阅读她们的名字,俨然仰望我们的母亲。她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平凡的一个个女性,虽然,那些宏大战役前后没有她们厉兵秣马、沙场点兵的身影,可那些名字镌刻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却显得格外的伟岸。
她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中45位女红军代表,如今站在土城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走过纪念馆序厅,灯光照耀在她们的脸上,沧桑的脸庞格外安静、慈祥,伴着方方正正的文字,叙述了她们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习水县委书记李凌在2009年9月26日的开馆仪式上曾经说,这里展出的45为女红军生平事迹仅仅是中国女红军中的代表,她们的丰功伟绩并非只是几百字就可以陈述的,用这种简单的素描方式概括她们,是因为她们已经是时代精神,已经让后人景仰。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一幢清末民初的西式建筑,位于土城黄金大桥左侧50米处,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分别展出的是红一方面军30位女红军,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5位女红军,红四方面军8位女红军,红二十五军2位女红军的长征事迹。
瞻仰她们,其实就是阅读她们卓尔不凡的平生!这是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讲解员说的,在序厅,漂亮的讲解员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带着游客穿过每一个展厅对45位女红军的生平娓娓道来……
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在战略转移前夕怀有身孕,身体虚弱不利于长途跋涉。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是位列中央组织局女红军转移名单中的其中一人,但他的丈夫毛泽覃临危受命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她也便留在瑞金和丈夫一起打游击。她们和未经组织批准随军转移挺着大肚子的曾玉不一样,这一留,她们的命运彻底改写。
在那个抉择一生命运的时刻,前途未卜……1934年10月16日傍晚起,红军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女红军也离开了苏区那片相对稳定和安宁的红土地,开始了纵横两万五千里的行军。
红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的夫人杨厚珍在长征中创造了奇迹,原本生长在南方城市一个贫民家庭的她在四五岁时就裹起了小脚。这次全军大转移,杨厚珍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靠三寸小脚丈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每一位参观过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游客都被这些女红军的事迹感动着。2011年4月25日,空军装备某部一学员在习水开展见学活动后说,这些女红军历经超越人们想象的苦难,为了追求共产主义信仰,在两万五千里那个革命的年代勇往直前,通过参观学习,一定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筑牢军魂意识,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5月19日,《人民日报》社携高校学子在纪念建党90周年“追寻”红色记忆活动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杨洋说,在习水感受红色历史,特别是参观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感慨长征期间中国女红军英雄、伟大的同时,对照自己,将时刻铭记革命先辈的嘱托,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告慰先烈。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展出顺序是从红一方面军起,红二十五军结束,自左向右,从序厅迂回走向序厅。
在纪念馆,讲解员会告诉游客一个尘封50年的秘密,那就是贺子珍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生下一名女婴的故事。
那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习水土城,当时,前有阻击,后有追兵,情况十分危急。28日拂晓,遵义会议后的第一场战斗——青杠坡战斗打响了,彭德怀、杨尚昆和刘伯承分别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五军团与川军郭勋祺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惨重。就在这时候,贺子珍即将分娩,她拖着沉重的身体在枪林弹雨中一蠕一拐随军前行。半个月后,孩子在傅连璋医生的看护下来到这个世界。当时,国民党部队正在追赶红军,红军总部次日凌晨四时就要撤离,在无法照料孩子和不可能带着孩子一起长征的情势下,贺子珍只好含着眼泪用一块黑布裹着孩子,连同身上惟一的两块银元一起托付给四川古蔺的一对农民夫妇。毛泽民的爱人钱希钧问贺子珍,要不要告诉老乡这是红军首长的后代?贺子珍却说,孩子只是一颗革命的火种,就让她深入到群众中去吧!
贺子珍在长征路上冒死生下的孩子,杳无音讯,成为她一生的痛。和她几乎同时在围追堵截和枪林弹雨中分娩的,还有闽粤省委书记邓发的夫人陈慧清、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夫人曾玉(未经部队批准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她们的孩子就如贺子珍说的那样,革命的火种,深入到群众中去吧!
长征之初,组织上规定,全体红军指战员长征中不准恋爱结婚。可是,王泉媛和王首道却破例成为一对仅有两天的革命夫妻。红军进遵义城的第7天,蔡畅、金维映和李坚真知道王泉媛与王首道相恋后,不由分说就把王泉媛直接送到了王首道的房间,成就了他们的姻缘。当晚,王首道送给王泉媛一把缴获的小手枪和8发子弹,王泉媛给他的是一个承诺:送一双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第二天,部队撤出遵义,直到1935年6月26日,王泉媛随干部休养连到达两河口,两人才得以再聚首。短短一夜的恩爱在黎明时分出发的号角声中终止了。此后,王泉媛历经艰辛,却再也没有和心上人相聚。
红四方面军妇女先锋团的1300多女红军在随西征军长征时,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遭遇了马鸿逵、马步芳队伍的疯狂袭击,因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她们年轻的生命在战火中永生,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会师时,仅有300多人幸存。如今,她们中的张琴秋、汪荣华、林月琴、王定国、陈真仁、张文、何支莲、贾德福代表着1300多妇女先锋团的女红军站在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陈展大厅。
习水县建立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中国惟一一座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她的展陈陈列大纲由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江山撰写,展陈形式设计由清华工美高级美术师郑文胜设计。在设计之初,习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以表现女红军的长征精神为核心,用李凌的话说就是要表现出女红军追求独立、向往自由的妇女解放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彻底革命精神;互相帮助、团结战斗的阶级友爱精神;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些女红军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长途跋涉行军的,她们有的不会骑马,有的不会使枪,但都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而革命。行军途中,身体健壮的女红军一人护理三四个担架病人的同时还要帮革命战友背行李、干粮和药箱,从江西于都一路走来,和红军指战员一起,翻雪山、过草地,飞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坚强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个女红军就是一个传唱历史的故事!他们在长征中的艰苦卓绝、坚韧毅力超越了须眉男子,有的在雪山草地上艰苦走过,后来病染沉疴,有的在枪林弹雨中穿越,后来绝经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