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 最新播报
巴山女红军(组图)
2022-01-25 09:42:08
作者:远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谨以此篇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九十周年!
    ——作者题记

    一提起巴山女红军,我便热血沸腾。我虽然不是红二代,但却有着很深的红军情结。这源于我来自川陕革命根据地,当年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我的家乡挥戈跃马、痛击白匪,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埋尸骨于大巴山的荒山野岭。八十年之后,巴中市人民政府在通江县王坪建造了一座世界最大的烈士陵园,存列了27000多位红军烈士的遗骨。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那片土地,根据地人民又把它叫做红色的土地。说起红色文化,我的家乡满山遍野都是红军文化,每座山、每棵树、每块石头上都记载着红军的传奇故事。一提起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根据地人民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张嘴便可讲述一段红军故事,开口便可咏唱一首红军歌谣。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第三次围剿被迫撤出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同年12月18日,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初,由李先念和倪志亮率领的红11师驻扎在我的家乡南江县长池坝(今南江县长赤镇),我家大院住了红军一个排。红军刚入川时,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除我的父母和祖父母外,其他五个叔伯婶娘全部拖家带口,远走他乡。红军来了之后,并不像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那样可怕,红军战士有铁的纪律,与老百姓秋毫无犯,和蔼可亲。开初,红军战士睡在房前屋后,后来在我父母的再三劝说下才住进屋里。红军要用什么家具也非常有礼貌地事先打招呼,从不随便乱动,而且还主动帮我父母干农活做家务,比如耕田、种地、碾米、扫地、担水、劈柴等等。

    后来红四方面军在我的家乡创建了长赤县苏维埃政权,把长池坝的“池”字改为“赤”字,也就是要赤化长池坝的意思。后来红11师又扩建为红30军,由李先念担任政委,余天云担任军长。红30军在长池坝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一场殊死较量,仗打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都十分惨烈。红军医院就设在我家大院里,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伤员每天源源不断地从战场上抬下来,屋里安置不下,屋外阶沿上、院坝里全部躺满了伤病员。我父亲参加了担架队,白天黑夜不停地运送红军伤员。由于伤病员太多,医护人员远远不够,我母亲和村子里又跑回来的妇女自觉组织起来,为伤病员擦洗伤口、换药、洗血衣和绷带。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因得罪了张国焘,被贬为红江县(今通江县红江镇)县委书记,后又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11师进驻长池坝后,总部派张琴秋率领通江妇女独立营到长池坝配合红11师作战,主要任务是保卫长赤县苏维埃红色政权和红军医院。红11师扩建为红30军后,妇女独立营又扩建为妇女独立团,由张琴秋担任团长。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绝大部分都是通(江)、南(江)、巴(中)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川北地区命运最悲惨的童养媳。童养媳是川北地区的特产,广大妇女深受帝、官、封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苦难尤其深重。生活在极端贫困和文化极端封闭的山区,使那些正处花季的女孩子过早地经历了磨难。长池坝的女子劳力特别好,栽秧打谷、耕田犁地、背、挑、抬样样不比男人差。她们中许多人不满十岁就被当作商品一样贩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要担负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成为受尽剥削和欺凌的童养媳。更有甚者,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嫁给一个几岁的小丈夫当媳妇,实际上就是买来的一条牲口,孝敬公公婆婆,伺候小丈夫,煮饭喂猪,打柴割草,还要下地干农活,经常挨打挨骂,受尽苦难。

    这帮苦大仇深的女孩子在张琴秋的带领下,很快便成长为能文能武、能征惯战的红军女战士。她们火线抬担架、救护红军伤员,有时还直接拿起枪杆子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们每天轮流到医院为伤病员洗衣服、擦洗伤口、喂水喂饭,还为他们唱歌跳舞,慰问演出,我母亲便天天和这些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们打交道。张琴秋也经常到红军医院来,母亲无数次领略了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

    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纵400余里,横500余里,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起营山,北至镇巴、宁强,总面积达42000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余万。苏区还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

    红四方面军部队也由刚入川时的4个师一万多人扩充为5个军,一个妇女独立团(一度扩充为一个师下辖两个团),总兵力达到8万人之众。先后粉碎了国民党数百万大军的五次围剿,共歼敌100多万。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打得川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重创了国民党反动政府。

    1935年1月22日,党中央电令红四方军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策应红一方面军渡江北进。为坚决执行中央命令,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历时24天,十万人马全部过江,先后歼敌12个团一万余人,攻占剑阁等九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的大片地区,大有北出陕甘、南攻成都之势,牵制了几乎全部川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佯攻贵阳直插云南,巧渡金沙江。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接踵而来,军阀、豪绅、地主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起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大搜捕、大烧杀和大抢劫,捉捕杀害红军伤员、掉队战士、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参加过苏维埃工作和参加过打土豪的群众,洗劫红属、干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变本加厉地对根据人民实行疯狂的政治迫害和反攻倒算,施尽了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血腥镇压革命人民,乌云又笼罩着整个川陕革命根据地。

    我父母给红军办过事,自然是国民党反动派清算的对象,被迫外走他乡避难,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

    解放后,县委工作队又设在我家大院,父亲被培养为积极分子,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带头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和高级农业合作社,带领全村人民苦斗了三年,硬是把解放前一个十年九灾的穷村,改变成全县乃至全省的先进示范村。我父亲被连续评选为县里、地区、省里和全国劳动模范,后来又担任公社党委书记长达二十多年之久。

    我母亲娘家是自耕自足的普通农民,外爷在农闲时也偶尔出外做点小生意,家境说不上十分富裕,但温饱尚能保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外爷在一次去木门赶集再也没有回家,托人四处寻找也无踪影。从此,十四五岁的母亲便撑起了这个家。母亲美丽贤惠、聪明伶俐、知书达理,精通针线、善理家务。而且她还有一副金嗓子,天生就会唱山歌。她的歌声一年四季传遍了杨家湾的山山岭岭,是远近闻名的百灵鸟。母亲还是一位故事大王,儿时夏夜里,我们一群孩子围在她身边,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听她讲故事。她的故事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讲了一个又一个。讲的最多的还是巴山女红军,在我很小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巴山女红军。

    母亲还经常跟我父亲开玩笑说:“我要是当年跟张琴秋走了,没准现在把你接到北京去安家了呢!”

    父亲打起哈哈戏言道:“你要是跟着张琴秋走了,怕骨头早就敲得鼓了。假若能活到今天,怕也早给哪位将军当了夫人,哪还有我的戏唱?”

    我的红军情结还有另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我当兵时部队首长是老红军,在北京工作30多年间又接触了上百位老红军和众多的红军老将军,其中一位便是原红四方面军巴山女红军、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从此她便是我的一面精神旗帜,她的红军精神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记得1986年7月,我在南河沿中组部招待所二楼一个套间里第一次见到了王定国老人家,原来她竟是那样的和蔼慈祥,就像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亲切,没有半点紧张和距离感。王老告诉我,她当年参加红军后到过我的家乡长池坝。一提起长池坝,也就自然带出了张琴秋和她们妇女独立团。说话间,一位女孩子叫王老吃午饭了,我便赶紧站起来告辞。王老却拉住我的手,无论如何也不让我走,非要留我吃午饭,说吃了饭再陪她摆一会儿龙门阵。我便很难为情地留了下来,席间才知道王老因房子拆迁,临时安置在中组部招待所,等那边房子建好后再搬回去。王老没跟子女们生活在一起,照顾她生活起居的那位姑娘是她娘家的一个侄女,王老管她叫小王。饭后,王老让我参观她的书房。她酷爱书画,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老人谦虚地说:“垃圾堆似的。”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的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实际上王老没上过一天正规的学。

    我对老人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便大胆向她索要一幅字。王老欣然答应,即刻铺纸准备笔墨,给我写了两幅字:一幅题字是“进取”,另一幅是“开拓”。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是,王老给我题字时,她的生活秘书小王还帮我照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王老将写好的字摊在地上,说要等干了才能带走。趁这空隙,王老给我讲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故事,以及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妇女独立团团长张琴秋的传奇人生。

    从此以后,我便成了王老家的常客。当时我的住地离王老家很近,天天往她家里跑,有时一天要去好几次。一进门,王老便给我讲张琴秋和巴山女红军的故事。她说,当年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让海南岛那支100多人的红军女子连家喻户晓,而妇女独立团3000多巴山女红军的辉煌历程却鲜为人知。王老便无数次地给我下达任务,一定要将巴山女红军和张琴秋的故事搬上银屏或银幕,我也无数次地向王老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于是我便决定先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并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王老带我先后拜见了众多的红军老将军,其中不少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都为张琴秋和巴山女红军题了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题词是“发扬红军精神,忠诚党的事业”,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的题词是“向张琴秋同志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的题词是“张琴秋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存!”,原红四方面军老将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的题词是“巾帼之星,光照后人”,原红军老战士、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元帅夫人康克清的题词是“张琴秋同志是我国妇女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等等。数十份题词原件均在本人手中保存,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此期间还采访了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以及张琴秋生前好友和亲属,搜集到了大量有关巴山女红军和张琴秋的宝贵资料。然而遗憾的是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却因我连年忙于影视拍摄,迟迟未能完成创作任务,但一九九二年却先编导拍摄了一部反映巴山女红军的电视剧《张琴秋》,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剧题写了片名。

    在红四方面军入川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八十周年之际,我根据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辉煌历程,又编导拍摄了一部红色电影《巴山女红军》,王定国老人家为该片题写了片名并担任总顾问。该片由中润海天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出品,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列为廉政文化建设最佳影片在全省展播展映,并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电影类铜奖。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终于完成了30年前对王定国老人家的承诺,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该书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7月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并列为优秀长篇小说上报中宣部,还荣获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一等奖。2016年11月6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办了我的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新书发布会暨读者交流会,我在会上作了专题演讲,讲稿内容便是本文内容。

原红四方面军巴山女红军、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为远山编导拍摄的电影《巴山女红军》题写片名并担任总顾问。

本文作者远山与原红四方面军巴山女红军、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在一起。

总导演、总制片人远山在电影《巴山女红军》开机仪式上讲话

电影《巴山女红军》剧照

电影《巴山女红军》剧照

电影《巴山女红军》总导演、总制片人远山给演员现场说戏

电影《巴山女红军》总导演、总制片人远山2015年12月21日上午参加了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颁奖活动。

由作家、编剧、导演远山创作的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远山参加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的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出版座谈会暨新闻发布会。

远山在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出版座谈会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远山创作的长篇小说《巴山女红军》荣获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一等奖

远山在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颁奖台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主席特型扮演者访百岁川籍女红军王全英老人(图)
·下一篇:无
·毛主席特型扮演者访百岁川籍女红军王全英老人(图)
·刘建将军:纪念康克清奶奶诞辰110周年(1911.9.7~2021.9.7)
·四渡赤水纪念馆赴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组图)
·喜讯:四渡赤水纪念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组图)
·10岁——万里长征路上的红色童年(中国女红军系列稿之一)(图)
·《使命》——致敬在抗击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组图)
·我们不会忘记
·庆祖国70周庆,全国女红军题材剪纸作品展在土城开展(组图)
·我的重走红军路之三十:长征路上的女红军(组图)
·红色的桥梁 永恒的友谊——都江堰市铁杆红色会员走进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组图)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