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与柳亚子诗文唱和
2017-06-01 21:19: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汪建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柳亚子(1886-195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颇具声望的爱国诗人。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的诗文唱和,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段佳话。更有意义的是,毛泽东还通过诗词来开导老友振作精神,为国为民出力。

    1948年1月,柳亚子、何香凝、李济深等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柳亚子出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2月,毛泽东电邀柳亚子赴北平共商建国大计。3月25日,毛泽东抵达北平。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与柳亚子、郭沫若等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亲切会面。当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举行宴会,柳亚子应邀出席。席间,毛泽东与大家频频举杯,谈笑风生,柳亚子亦是春风满怀,感慨良多,当夜就写了三首七律诗。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即3月28日夜,柳亚子突然写了一首心情郁闷、满腹牢骚的七律诗,表达了自己的“退隐”之意,这就是有名的《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自负的性格。柳亚子自诩有“夺席谈经”的学问,但是并非像前汉五鹿充宗那样是依附权势、徒具虚名的人,还借古代故事表示自己对待遇的不满。柳亚子还借东汉初严子陵隐居子陵滩的故事,表示自己有回乡归隐之意。

   毛泽东看到柳亚子的诗后,觉察到柳亚子的言外之意,引起了高度重视。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位老诗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要退隐是假,有牢骚才是真,看来还得好好和他谈谈,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啊!”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不顾手头诸事繁忙,采取诗词唱和形式,给柳亚子和了一首情真意切、哲理深远的绝唱: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诗的前四句,毛泽东深情回忆了他们之间三次相会,“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和“还旧国”。广州(粤海)、重庆(渝州)、北平(旧国)的有意“袭用”,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本人,始终没有忘记柳亚子等民主人士过去同情共产党人,为反蒋统一战线效力的革命功劳。后四句,出于诗友和诤友间的相互爱护之情,委婉含蓄地批评了柳亚子的牢骚情绪,真诚地挽留他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体现了“风度元戎海水量”,爱人以德,重人以才的宽广胸怀。

    这首诗最早公开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风靡全国,广为传诵。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两句,被人们转用引申最多。关于柳亚子因何情绪一落千丈,突然之间心生满腹牢骚,历来众说不一,可谓“注家蜂起”,读来饶有兴味。最早谈及此事的是臧克家先生。他认为,“这两句在全篇里最关紧要。这不但表现了友好的规劝情意,也表现出了两个人的心胸气度和对人生问题的看法。‘牢骚’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由此可以推测柳亚子先生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不免从个人的立脚点出发,心胸显得狭窄些。”

    张惠让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赏析》中认为,由于柳自视甚高,认为怀才不遇,最后干脆不想参政,决定回故乡隐居。

    郭隽杰在《随笔》1994年第3期《关于柳亚子的“牢骚”》中介绍说,柳亚子的学生陈迩冬先生在“文革”中写的“交待”材料谈到了柳亚子的“牢骚”。柳亚子当时想搞一个北平文史探讨委员会,先得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的批准,便搞起来。由于其中鱼龙混杂,有许多前清遗老、北洋政客也混进来了,后来周恩来叫柳亚子停止进行。柳亚子便写信给毛主席,埋怨周恩来。

    曾彦修在1994年第6期《中共党史研究》的《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事实背景》一文中披露了田家英的说法。当时柳亚子曾向田家英提出在解放江南以后,回江南某省任职。中央诚恳地挽留他在北京工作,只因种种原因,对其工作愿望难以表达肯定的态度。“牢骚”的关键是个人出路问题。毛泽东答诗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一种略含幽默的坦诚劝慰。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才是答诗的点睛之笔,“还是留在北京吧,在这里‘观鱼’比在富春江畔的子陵台上要好得多啊!”毛泽东以极其友好而委婉的方式来谈柳的出路问题。

    冯锡刚在1995年第11期《党史文汇》的《〈离骚〉屈子幽兰怨——对〈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牢骚”的史实背景之我见》一文中认为,“牢骚”的关键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出路,不在于怨中共在物质上亏待自己,而在于“说项依刘我大难”。在柳亚子看来,既然因自己的正行直道而受阻遭挫,那还不如去做一个隐士吧。“牢骚”的产生是柳亚子的性格使然,虽有感情冲动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在于“说项依刘我大难”的诤友风格。

    赵自立在1996年第1期《人物》的《柳诗“牢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从柳亚子为人的性格特点,柳亚子所感之“事”和柳毛赠答诗的时间差距来破解“牢骚”之谜。柳亚子曾在10天之内数次要求去碧云寺恭谒孙中山先生之灵堂,然诸多因素未能成行,又无人向他解释。当时中共中央力图争取南京国民党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希望民主人士共同努力。柳亚子表示他虽是国民党元老,自觉无能为力。以其疾恶如仇的性格也会对此产生一些不愉快和牢骚。况且他对少数曾经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而在革命胜利时转向革命阵营的人也表示怀疑,认为他们是见风使舵的政客,而自己决不是那种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诗词中的树木
·下一篇:无
·文章千古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自己著述的评价
·毛泽东重视群众来信
·特稿:纪念陈正人同志诞辰110周年——毛泽东与陈正人(组图)
·竹枝强:毛泽东在双石端午情缘
·特稿:毛泽东在双石端午情缘
·毛泽东不忘牛牯扑人
·竹枝强:毛泽东端午情深意长
·特稿:毛泽东端午情深意长
·涂秀娥:高坝观赏“毛公山”,缅怀伟人毛泽东(组图)
·特稿:高坝观赏“毛公山”,缅怀伟人毛泽东(组图)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