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亲情
访王行娟:毛泽东的三次婚恋
2008-10-12 13:09:47
来源:摘自《说不尽的毛泽东》 名人学者访谈录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和贺子珍的结合也能说明“志同道合”这个问题。毛泽东上井冈山时,贺子珍已在山上,她和杨开慧不同的在于还不是追随毛。当时毛泽东的声望并不像后来那么高,而且这时贺子珍也有较高的地位,她是永新县县委委员、青年部副部长,但仍然是他们的志同道合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访问人:在遇到毛泽东之前,贺子珍就知道毛泽东这个人吗?

  王行娟:也许知道,因为毛泽东搞农民运动也是有名的;大革命时她阅读了大量的革命报刊,毛泽东早期的文章就刊登在一些杂志上,在未遇见毛泽东之前,贺子珍是有心上人的,这个人是永新县的欧阳洛,他引导贺走上革命道路,而且后来发展她入团、入党。欧阳长得一表人才,是永新县最早一批到南昌求学、入党的人。后回到永新建立党组织,可惜这个人在参加南昌暴动后回武汉任湖北省委书记后不久,便被叛徒出卖被捕就义。贺子珍一直留在永新,永新暴动后仍坚持革命斗争,她的同学纷纷离开革命队伍,而她上了井冈山,和袁文才等在一起,对这些“土匪”,人家都是不齿的,从这也看出这位年轻的女共产党人突出的个性光彩。这深深吸引了毛泽东。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不屈的斗争性格,这也是他们能结合在一起的前提和基础。

  江青也是和毛泽东在革命队伍中认识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她毕竟没有留在上海,也没有跑到南京、重庆这些大城市,而是到了延安,延安的生活相对于那些繁华都市来说是很艰苦的,江青能千里迢迢跑到延安,说明她当时还是倾向革命,向往进步,这一点,也是毛泽东能和她结合的最起码的条件。

  所以,能不能志同道合是毛泽东进行婚姻选择的最重要的也是最起码的一条。

  第二,毛泽东在婚姻上表现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主张婚姻要两厢情愿。他对待父母给他娶的罗氏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他和杨开慧的恋爱是很浪漫的,在当时也算是站在前沿的,用今天的话说,是特别“新潮”。那时杨开慧是教授家的千金小姐,能跟随毛泽东这个农家子弟,非常不简单。贺子珍也是他自己寻找的。甚至包括对江青,也体现了他在婚姻上的自主性,有的书把他和江青的关系写的那样被动,这完全不可能,任何人也不可能强迫他的婚姻,毛泽东怎么能那么随便被人拨弄来拨弄去,特别是他还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他作出这种选择,肯定是他觉得对方值得爱,可以爱。

  第三,是他的反潮流反传统的做法。他的婚礼都是非常具有革命家的特色。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时是1920年冬。他们的理想是要为人民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把结婚作为反社会潮流的象征。所以,他和杨开慧实行的是同居,没有举行什么婚礼,过了一段时间,才请来一批人吃饭,吃到最后宣布他们结婚了。

  访问人:那个时候,毛泽东在和朋友们的通信中就建议过要成立“拒婚同盟”,他对向警予、蔡和森的爱情关系———“向蔡同盟”表示了特别的欣赏。这种“爱情同盟”几乎成了那一代青年冲破旧的礼教束缚,争取幸福自由的一面旗帜,一种典范。毛泽东是用类似于“向蔡同盟”的“毛杨同盟”(姑且这样说)去实践自己的爱情诺言和理想的。经历了和罗氏的旧式婚姻,这种爱情的结合就更显得神采动人了。

  王行娟:这种爱情的理想表现在:我爱我爱的人,我只选择我爱的人,而且用我的形式实现这个爱的结合。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结合也是这样。他们能走到一起,完全是一种彼此倾慕的结果。有的书说毛贺结婚,是谁请了酒,我曾经问过贺子珍,贺说,没有这回事,别说请酒,连喜糖也没有,在那种情况下,到哪去买糖?身上没有钱,也没有可能举行婚礼。

  访问人:毛泽东和江青是不是也深受形式的约束?

  王行娟:在延安,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与江青的结合是经过政治局批准的。这是必要的组织程序。但这次仍没有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伟人背后的女人:毛泽东与贺子珍
·下一篇:揭秘毛泽东家三代女性:从痴情战士到前卫儒商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