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中红网-温如昌:苏瑞广的文化情结
2024-05-11 14:24:28
作者:温如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说起宁纺集团董事长苏瑞广,人们津津乐道地称颂他在经济建设中功勋卓著,说他是一位引领宁晋经济从农业大县跨入工业大县,冲刺经济强县的排头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宁晋文化事业上的建树,也卓尔不群,做出了功在当代、名扬千秋的非凡贡献。

    一

    苏瑞广与全国文化界众多名家大腕有着很深的友谊,极大地提高了宁晋县知名度和美誉度。

    苏瑞广圆了陈强的一个人生梦想。

    陈强,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我县徐家河村人。他在全国影视界德高望重,演出的每个角色堪称经典,是我们宁晋人的骄傲。陈强自幼随父母逃荒到山西太原,年少时参军,成了一名文艺战士,随部队南征北战,几十年未回过徐家河老家。

    1996年,苏瑞广去北京开会,偶遇他敬慕的老艺术家陈强,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甚晚之感。

    在陈强的记忆里,“宁晋是个穷地方,十年九淹,出门芦苇坑,遍地红高粱,吃得红面粥,就得是野菜汤。”苏瑞广给他介绍了宁晋的沧桑巨变:“家家盖新房,村村有工厂,水洼地已是米粮乡……。”

    一席话,说到陈强痛处:“……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都快八十的人啦,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回老家看看,百年之后,也就知足了。”苏瑞广当即表示:“……你若能回去看看,乡亲们一定很高兴,这个梦,我一定帮你圆。”

    陈强有些犹豫:“可俺徐家河已没有近亲,落脚不方便啊!”“您就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宁纺就是您的家!”苏瑞广果断地回答。

    时年9月,在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苏瑞广按约定,派专车将陈强夫妇、女儿女婿请到宁纺集团,安排在宁纺招待所住下。第二天,苏瑞广亲自陪同陈强一家,回到他阔别五十多年的老家徐家河。陈强高兴地和乡亲们话家常,与当年的玩伴们谈小时候捉迷藏、逮鱼的趣事。

    在宁纺,陈强一家人参观了花园式厂区和宁纺厂史馆,他们为苏瑞广的创业精神所感动,也为家乡宁晋有这么一个宝贝厂而高兴。在庆祝宁纺二十三周年文艺晚会上,78岁高龄的陈强登台献艺,讲述了他在排电影《白毛女》时发生的趣事,还即兴表演了《拉车歌》。

    回到北京后,陈强逢人便说:“是宁纺的苏总圆了我的故乡梦!”

    2010年10月,在宁晋县举办首届纺织服装节时,从未做过广告的陈强,特意和儿子陈佩斯一起,录制了一段祝贺的视频,并赠送了一句“家乡水甜,泥坑酒香”的广告语。

    苏瑞广在谈及陈强时,总是告诫大家:陈强是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电影表演艺术大家,他是我们宁晋县的宝贝,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能有机会圆他的故乡梦,是我们宁纺人的荣幸。

    著名作家徐光耀也是苏瑞广的至交好友。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青年时期参加抗日队伍。曾在宁晋县大队当特派员,在这里战斗三年。所以他一直将宁晋称为第二个故乡。徐光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讲述的就是宁晋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平原烈火》中的村庄几乎都是真实的村名,小说中的原型在宁晋也真有其人。就连他后来创作的《小兵张嘎》,也有宁晋抗日军民的影子。

    1982年,徐光耀摘帽平反后,主动要求下基层深入生活,挂职宁晋县委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一是为看望过去的老房东、老战友及烈士后代,二是为看看解放后几十年宁晋乡村的发展变化。这期间,苏瑞广结识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他俩常在一起聊人生、谈事业、话家常,很快成为知己。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或秋高气爽的日子,苏总都是请徐老来宁纺小住几日,汇报汇报宁纺的发展情况,聆听徐老的指导。后来徐老年过九旬,行动不便了,但每逢节假日,苏总都是前去登门拜访。徐老爱好书法,尤其是喜欢隶书,他把隶书古朴厚重、端庄大气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徐老在八十四岁高龄亲自为苏总题写了“一勤天下无难事”条幅。表达了自己对苏总创业精神的尊敬和赞许,也是对苏总一生勤奋耕耘的真实写照。苏总装裱后挂于自己的办公室,并作为座右铭以勉励自己。作家范存华著苏瑞广传记《拓荒牛》一书脱稿后,徐光耀读后很是高兴,亲笔题写书名。

    当代著名专业作家尧山壁和苏瑞广也是莫逆之交。

    尧山壁,河北省隆尧人,曾任河北省作协主席,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作家。他以诗歌、散文见长。有四十余部作品被译成十六种文字发行。其中《母亲的河》等四部作品入选中等学校语文课本。《老枣树》一文获世界华人母爱散文一等奖。只要宁纺搞文化活动,尧山壁便亲来指导。十年前,尧山壁阅读了宁纺四十周年系列丛书书稿后,欣然命笔,为《拓荒牛》一书作序。他有感而发称赞苏瑞广“在与老苏的交往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三个突出的品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这三个品质正是代表着他三个性格的三个侧面。这也与他的‘讲人品,出精品’的企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在我眼里,老苏既有军人的果敢,也有文人的韬略,更有善人的爱心。”

    苏总这善人的爱心在尧山壁老师那里得到亲身的感受。2020年4月,他的老伴不幸去世,由于新冠疫情,两个孩子在国外不能回来,苏总得知后,派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沈立忠赶到石家庄尧山壁老师身边,一起帮助料理丧事。办理完老伴丧事后,尧山壁老师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情绪非常低落,无法摆脱失去亲人的悲痛。苏总又把他接到宁纺小住,陪伴他走过人生那段痛苦的“至暗”时光。

    二

    2013年,当代著名作家冯林山著《平原烈火之魂》出版发行,将宁晋红色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部书也凝聚苏瑞广的心血和宁纺人的汗水。
冯林山,笔名林重杉,宁晋县东河庄村人。他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他擅长诗歌、散文和文学传记的创作。有十多部著作问世,其代表作《一代才女林徽因》获中国首届传记作品奖。

    冯林山中学时期,就爱读徐光耀创作的《平原烈火》这部小说。因这篇小说讲述的都是宁晋县抗日战争的故事。冯林山那时就想拜访这些抗日英雄和烈士们的家人,但一直未能如愿。

    2011年,冯林山退休,一次探家时,收到好友李雁云送给两本中共宁晋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纂出版的《宁晋人民革命斗争史》。他读完这两本书后,又对照徐光耀的《平原烈火》,故事的时间、地点都很一致,只是人物稍有差别。又触发了他采访《平原烈火》中人物原型及烈士后人的想法,决定写一部书-《平原烈火之魂》。

    要写好这部书,首先得采访徐光耀,一是得到徐老的支持,二是弄清《平原烈火》中,主人翁的原型是谁?现在都是在哪里?当时徐老年事已高,再加上身体健康等原因,徐光耀对登门拜访之类的事情大都一一拒绝。唯独对苏总是大门敞开,随时迎候。了解到这一情况,冯林山经李雁云老师介绍,找到苏瑞广帮助完成这项工作。苏瑞广很支持冯林山的想法,很快与徐老取得联系,并带领他一起去石家庄拜访徐老。

    徐光耀老先生听了冯林山的想法后,非常高兴,并介绍了《平原烈火》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原型及结局,还告诉他弃里三、刘文芳等先生的住址。尔后,冯林山便去北京、河南、河北等地进行了两年的采访。光在宁晋县就采访写作长达四个多月。

    冯林山在宁晋采访写作期间,衣食住行都由苏瑞广专门安排,为冯林山采访和写作提供方便。还让集团副总马辉峰、工会主席巨鸣九及办公室人员赵占林、陈素娟等,帮助冯林山打印、校对书稿。为《平原烈火之魂》尽快出炉、面世起到了催生作用。

    冯林山编著的《平原烈火之魂》一书于2013年9月出版,全书16万余字。八十八岁高龄的徐光耀看完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挥笔写给冯林山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全文如下:

    我以八十八岁的年龄,白内障朦胧的双眼,逐句逐字地读完了您的大作《平原烈火之魂》,太好了!您不仅提高了《平原烈火》的价值,也把宁晋拔上了令人崇敬的精神高地。您的劳动是郑重地,思想是崇高的。请接受我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我将永记您给我的感动,并十分荣幸地接受您授给我的“徐宁晋”的称号。

    亲切的敬礼!

    徐光耀   2014年2月10日

    信中,徐老对晚他26岁的冯林山,用“尊敬”二字和一句一个“您”字称呼,这是对冯林山写作《平原烈火之魂》功德的赞赏。读完这封信,你一定会感到此书的史学价值是多么厚重。

    徐光耀的《平原烈火》和冯林山的《平原烈火之魂》这两部文学姊妹,犹如镶嵌在宁晋历史文化天空中两颗耀眼的红星,相互映衬,成为宁晋人永远的骄傲。

    为答谢苏总和宁纺人,冯林山在离开宁纺前,挥毫书写了“知尧舜,做通人”,赠予《宁纺报》,以纪念这次不同寻常的交往和友谊。

    三

    苏瑞广在抢救、发掘、保护、利用宁晋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壮举,更是令人敬仰不已。

    苏瑞广自幼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而今虽88岁高龄,仍每天至少读两个小时的书。且涉猎广泛,除政治类、经营管理类外,还很爱读文史类书籍。他喜欢交文友,宁晋县一些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所以他的知识面既广博又纵深。

    苏瑞广熟知宁晋历史,崇尚宁晋先贤。他敬慕以身许国的状元曹鼐,喜欢忠于国事“有事无事奏三本”的光禄少卿王之栋,更崇拜为宁晋人做出大贡献的明代监察御史蔡叆。

    蔡叆,字天章,号洨滨,宁晋百尺口村人。明嘉靖年间监察御史,他为官忠贞廉洁、刚正不阿,朝纲之上敢直面弹劾权臣,巡视四方,勇于惩治豪强,平反八府冤案2000余事,虽遭两次罢官,一次入狱而不改忠贞之志,蔡叆为官有包拯风骨;罢官归乡后,专心兴教,置赡田8000余亩,建“洨滨”“正学”两书院,和小学三所,以供宗族子弟和四方贫民学子吃住及教师开销,蔡叆办学有孔子之德;他出资修名贤墓茔,建名宦乡贤祠以察典礼;建养济院,置药室,方便塚,以济贫乏;捐二千金建洨水三闸以兴水利,宁晋两次灾荒,他倾其所有赈济灾民。蔡叆行善有佛祖气度;他出资助修嘉靖版《宁晋县志》,以传历史,他还著《四书埤传》《书经便读》《洨滨文集》十卷、《洨滨语录》二十卷。蔡叆是一位集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圣贤大师。

    1993年,县试验初中建教学楼,施工时,挖出深埋在地下原宁晋县文庙旧址数通碑刻,其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蔡叆碑。苏瑞广闻讯后,如获至宝,即刻与主管县长和有关部门联系,请求将这些碑刻拉到宁纺妥善保存。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只要听说宁晋有地方发现了碑刻,他都及时运到宁纺。到2023年初,宁纺共保存碑刻105通。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物,苏瑞广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宁纺泥坑酒业西南侧建起“古廮碑廊”,特意建“蔡叆碑亭”供人们瞻仰。

    与此同时,苏瑞广还助力郭嘉宁、张廴姮夫妇编纂出版《宁晋县金石志》,亲自任总策划。苏瑞广将郭嘉宁、张廴姮夫妇请到宁纺,让他们吃住在宁纺,为他们提供办公室,配备办公设施,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整理、编修文稿,还为他们配备文印打字人员,加快了出书进程。

    初稿出炉后,苏瑞广组织企业有关人员对书稿进行评审,对一些章节设置及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送审稿之前,苏瑞广又邀请宁晋县文化界知名人士刘月斗、王彦彩、闫万兴、赵志年、及建芬、白京奎、黄育华、耿增华、王俊武、李雁云等十多人进行再评审,使《宁晋县金石志》,版面更精致,注释更精准,史料价值更高。《宁晋县金石志》共搜集碑刻100余通,200多副影印拓片,200多张照片,全书约30万字。是一部多维而真实记录宁晋几千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志书。是传承宁晋历史文化的一部极其珍贵的宝典,其史学价值不可估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温如昌:苏瑞广的精气神
·下一篇:无
·中红网-温如昌:苏瑞广的精气神
·中红网-温如昌:苏瑞广的精气神
·中红网-温如昌:苏瑞广的文化情结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