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遗物馆的建馆设计
毛泽东遗物馆建筑由广州市设计院郭明卓建筑设计大师领衔,设计从一开始便遵循“大空间、少廊柱”的原则,努力服从于展陈的需要。其三个典型的创作观念是:⑴毛泽东遗物馆从建筑概念设计准备阶段就杜绝了小空间、分散化的形式,因为它对于展示一代伟人波澜壮阔的光辉业绩显得过于逼仄;⑵毛泽东遗物馆的空间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当今的设计理念不再钟情于“小家碧玉”,转而追求大空间、少廊柱的简约明快空间形式。经过多次调整后的现状建筑,不仅为现代材料与传统风格结合细致的山水建筑,还提供了通风透气条件极佳的功能布局,从而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展览空间。该馆的展陈设计之所以成功也得益于建筑设计预留的大空间和所带来的建筑景深感;⑶由于博物馆功能为先的需要,使资金保证成为博物馆建筑设计和展陈设计相结合的要素之一,只有建筑创作的空间及功能落实才能实现“观众为本”。不能不说该建筑到位的细部设计如:二楼庭院设计既显示出江南园林韵味,又有合乎展陈主题思想表现的历史文化内涵,室内室外有机融合,形成了真正的移步易景。
主席用过的围棋和麻将图册
毛泽东遗物馆的展陈设计是最为出色的,它不仅是由于建筑设计为其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更在于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广泛应用。具体讲对展陈的文化性有几点认知:
(1)序厅龙钮大印与新华门“为人民服务”造型具有冲击力。毛泽东龙钮大印原物为国家一级文物,长6厘米、高5.5厘米。印章出自素有印坛“章法大师”之美誉、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邓”的著名金石篆刻家邓散木之手,该印诞生于1967年,不久邓散木先生去世,此印已成他的艺术绝唱,毛泽东始终对此深怀敬意。序厅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此物原生地即毛泽东长期生活、工作过的中南海的环境氛围,在选取新华门照壁上的毛泽东手迹“为人民服务”作为背景下,在序厅中央放置一颗按原物放大20倍,与原印同材质的重达35吨的完整寿山石原石雕琢而成的大印。大印为权力的象征,但与照壁上的“为人民服务”相对应,表达了毛泽东是人民领袖,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2)光照、色彩、材料的使用均有创意大胆采用采光井设计成为展览的一个亮点,设计师借助潜望镜原理,在展厅天花吊顶上设计出特别采光井,既环保也节能。同时根据人群趋光性的特点,在各个展示空间采用不同的亮度来引导人流,场景中还依据戏剧化原则构造局部小空间,增强了展示的趣味性及感染力;展厅色彩设计恬静中不乏生动,不仅主色系给观众以清爽、庄重的印象,标题色彩变化更凸显表现力,引发人们对遗物背后故事的联想。
(3)运用了多样化的陈列手法如雕塑、绘画、蜡像、复原场景、幻影成像、电子触摸屏、虚拟互动游、定向音罩、语音导览等,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新展览模式。场景中的物件按实物原貌复制,特别是“书墙”场景,材料与原材质一致,书的摆放、标印也按原貌复制,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传递了隐约无声的伟大形象。毛泽东是由偏僻山村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身上始终保留着民族基因,他一生酷爱民族文化,殚精竭虑探究中国历史。他曾反复说过,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把二十四史学好,他的学风、文风、作风为全党树立了永恒的学习榜样。在这方面展览陈列及解说,做到文本规范、文字精炼。
主席瓷图册
(4)展陈内容注重主题的层次与细化,杜绝文物无序堆积。公认的国际博物馆陈列准则“不要把博物馆简单看成是一个摆放古董的地方,而应该视为一个体现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重视思维力量的地方”。针对展览的五部分共选出800余件遗物,有毛泽东参加孙中山先生90周年诞辰纪念会的中山装,毛泽东第一次访问前苏联穿过的毛皮大衣,毛泽东家的生活账簿、菜谱、党费账簿等,此外还展出了150份毛泽东书信手稿或手迹访真件。正是这些丰富的文物、图片得到了中外观众的一再认可。
伟人故里的毛泽东遗物馆的红色文化震撼中,少不了对美的诉求,有人说它时而华美时而简约,时而温婉时而狂放,但我以为它不仅有园林意境上整体的美感,更有让人驻留、咏叹、超越伟大时空延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