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揣摩的字帖 |
2009-02-17 11:06:33 |
|
作者:《毛泽东遗物故事》龙剑宇、夏佑新 |
浏览次数: |
|
|
|
|
陈昌奉和大家都被问住了。毛泽东便自己做了解释:“关乃要塞,是出入通道,常以碑石,碑柱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他接着评价这三个字说:“写得苍劲,运笔如飞,石匠也刻得精美。”话毕,他以手在笔画上临摹,感叹道:“可惜不知出版哪位名家之手,修建于什么时候?”他看了又看,最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毛泽东到达陕北后,有比较安定的环境临池习帖了。他的书体笔势就是在这时开始定型并走向成熟的。在延安,他有一套钟爱的晋唐小楷书帖一直带在身边。这套字帖来之不易,还发生了一件与人争字帖的趣事呢!
1937年,一位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前往拜访毛泽东。他带了一挎包的书--这是他刚刚从战火纷飞的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四本名著,还有两本中国名帖《石索碑帖》和《三希堂残帖》。不过,这位青年起初并未打算要把这些书和字帖送给毛泽东作“见面礼”。及至与毛泽东相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那青年情不自禁地把舍命背到延安的宝贝一股脑儿掏出来,要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见到书,眼睛为之一亮,搓着双手连声称好,刚要道谢,岂料斜刺里杀出个程咬金,莎翁的两本名著和一本字帖被人一把抢了去。毛泽东转头一看,是朱光。朱光在苏区和红军中有“才子”之称,与朱德同乡,跟毛泽东私交甚好,这样他也就不分“大小”夺其所爱了。
毛泽东有些不满:“岂有此理!”朱光却振振有词:“见面分一半!”--俨然两人在路上捡到了金元宝似的,争的不可开交。而书的本来主人在一旁既深得有趣又有些着起急来,只得出面“调解”,决定平分秋色:朱光得到了《奥得罗》、《李尔王》、《石索碑帖》,毛泽东则留下《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和《三希堂残帖》。朱光有些得意,问毛泽东:“这样分配合理吧!?”毛泽东看看“对手”--比他小十岁的朱光,无奈地点点头--他惋惜的是一本字帖被夺走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集了大量碑帖,从晋、唐,到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大书法家的墨迹都搜罗到了一块儿,如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赵孟頫、康熙直到于右任。一般而言,毛泽东喜欢笔走龙蛇的草书,对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草帖、怀素《自叙帖》、《论书帖》、《苦笋帖》及古人所编《草诀要领》、《草书百咏歌》看得最多。这些书帖常放在他床前的桌子上,反复临摹,把它们的神韵都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去。这样一来,毛泽东经过合各体之长,到了20世纪50年代,便形成了他独有的豪放不羁的“毛体”。
有一次,毛泽东从黄炎培老先生手中借得一本王羲之的真迹,大喜。可是,黄炎培给了他一个借阅期限:一个月。毛泽东废寝忘食地习帖,黄炎培很“较真”,怕毛泽东拖期,中间几次打电话来催问,这可惹烦了毛泽东,他说:“讲好了一个月就一个月!怎么也学会逼债了?”到期那一天,毛泽东即吩咐卫士:“零点以前一定要送到。”他竟练到还书前的最后一刻。黄炎培竟敢向毛泽东“逼债”,毛泽东戏称他“不够朋友够英雄。”
毛泽东一生爱帖,在他的卧室外间会客室有很多字帖,摆满了三四个书架。在他卧室的茶几上、床铺上、办公桌上,到处都放着字帖。1961年10月27日,毛泽东要看怀素的《自叙帖》,并要田安英、逄先知把他已有的所有字帖集中放在他身边。从此,秘书们就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给毛泽东买来了很多字帖。1964年12月10日,他要看各家书写的各种式的《千字文》帖,秘书就成为他收集了三十多种。
毛泽东爱帖、习帖,他由此得出了许多书法理论,他说:“字要写得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毛泽东一生搜集了大量字帖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