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除有着人们通常认为的“自私”,“专横”外,其人格深层,更有极可贵的一些特质——对毛泽东性格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特质。
毛顺生对发家致富这个目标的追求及其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步骤,都是极为坚韧不拔的,只是这种顽强与韧性,仅仅用在个人目的上,而他的儿子毛泽东以同样的特质作用于他一生为大众谋福利和与敌作斗争上,则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乃至于激励了好几代中国人;毛泽东的精神,成了特定时期中国人的一种巨大力量。
那么,毛顺生是如何形成他的那种特质,并深深影响毛泽东的?
首先起作用的是毛氏家族的影响。毛氏家族长期以来极注重儒家思想教育,它通过修族谱和建祠堂以确立本家族的“法典”、“法律”和“执法机关”以达此目的;因此,毛顺生也是在儒教的大染缸中“染”大的,而他,除吸收了其中一些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之外,他还吸收了儒学的那种积极入世和奋发图强;其次,对毛顺生起了直接作用的是,他在湘军里呆过好几年,这正是形成毛顺生“强悍”,“坚韧”性格的关键。
毛顺生之上祖祖辈辈,世代务农;勤劳,俭朴——墨家的传统,成了他祖宗的共性。可是,过于忠厚的性格,在封建社会,尤其在受帝国主义侵凌的大动荡中是绝对吃不开的!毛太华由江西避居云南,又从云南“拔入”湖南,其子孙至于韶山,到毛顺生父亲毛思普手里,还是穷得叮当响。
直至毛顺生,上屋场的家境才有了根本改观。毛顺生生于1870年,其时,资本主义已大规模侵入中国,连中国内地也已波及;但韶山冲仍然封闭——但是,不要忘记,这个时候,有一批韶山人(包括韶山冲人)正在清军里服役,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中有不少官至提督、总兵,他们也给这个闭塞的地方带回了外界的信息。
毛顺生是单传——他父亲只生他这一个儿子,家庭大业全寄厚望于他,故以“昌盛”之意,又合派系“贻”字,取名“贻昌”。毛顺生十岁时,与文氏订婚,十五岁时正式结婚,十七岁,担当一家重任。在毛泽东出生(1893)之前 ,他有过两个儿子,即是说,在他二十三岁以前,他不大可能外出当兵。
直到毛泽东出生,毛家还是穷困潦倒——毛顺生还是未找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过了三年,毛顺生又得一子,家庭变得更加窘困,债主又逼上家门,毛顺生被迫将儿子送往唐家岮岳父母家寄养,自已外出躲债。也就是在这时,他由同乡的一些湘军将领介绍,弃耕从戎(此时韶山尚有许多人在湘军中任职)。
毛顺生外出当兵时限大致在1896~1902年这三、四年里。那么,毛顺生在外亲历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残酷的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以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然而历史的局限,使毛顺生不可能走向革命的一面,当然也未走向反革命的一面,家庭的困境使他走向另一面:寻求发家致富之路。
毛顺生的确找到了这一条路:他走出韶山冲,眼界大开,他印象极深的是沿江、沿海大中小城市的商品经济,他茅塞顿开:无商不富!
大约在1901年前后,他带着这一秘诀回到韶山——同时,他还获得了另一宝贵的东西:他抛弃了上辈的忠厚老实,而代之以精明、强悍、坚韧,同时夹杂了自私与军人的“专横”,这正是几年军旅生涯给予他的。
1901年的毛顺生,已是一个硬铮铮的男子汉,他开始卓有成效地开始他的发家致富“大业”;次年,他从唐家岮接回了他的长子,然而也就是从此时起,毛泽东成了父亲个人发家之路上的障碍……
毛泽东的外祖文家本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