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十五章 难解故乡情:四、三十二年还旧国
2009-02-18 11:20:41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祖母、父母、弟妹和他自己。
    场面颇有些特别:韶山冲各姓氏的人们站在地坪里欢迎,毛泽东在自己家门口反倒成了“客人”。
    毛泽东最后一次走入他老家上屋场的大门。他站在堂屋里,望着墙壁的神龛出神――那儿曾经供奉母亲信奉的观音和父亲信奉的财神以及他家的祖宗木主。
    到了灶屋,毛泽东凝视着里面的陈设:弧形的土灶,黑色的饭锅、菜锅、木盖的翁坛、呆头呆脑的瓦壶,方形的地炉,长板凳,碗柜子、饭篓子、牙灰筒、水缸……每一样东西都让他忆起与父母、弟弟朝夕相处的日子。
    在父母的卧室,他哇哇坠地的地方,伫立在双亲的遗像前,他的眼睛潮湿了……他深情地抚摸着架子床、大布的蚊帐和印花被……
    在他自己的卧室,他也立了好一会儿。
    毛泽东离开上屋场,由一个小学生领着,顺了塘边柳荫下的小径,经过他读过书的地方:南岸,到了一座小桥上。
在这位巨人的脚底,韶河水清清亮亮淌过,绕到韶山嘴边,继续往东北而去。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毛泽东对着远处的仙顶峰,深深地呼吸着。
    一群孩童,从张家山的树丛中拱出来,蔟拥着他往山上走去。在操坪里,他弯下高大的身躯,韶山学校学生蒋含宇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围在他的脖子上――这位寻觅到了童心的老人,被一张张笑脸包围了,仿佛有无数的花朵,怒放在一株伟岸的大树上……
    毛泽东和孩子们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纯真,谁能想到,他在孩子们这个年龄,在南岸、在关公桥、在井湾里……在那些令人窒息的私塾里,有的是沉闷和怒斥!
    孩子们再也不会重演过去的恶梦了!

    6月26日下午,毛泽东走进了毛氏宗祠,里头已空空如也,祖宗灵位早已不见,但他还是向着原先安放韶山毛氏家族一派祖毛太华、二派祖毛清一、毛清四等的木主(神位)的地方鞠了三个躬。
    是的,毛泽东不应该忘记这几位祖宗,是他们带着韶山毛氏家族,由江西而云南,由云南而湖南,由湘乡到韶山,其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从元末明初到清末民国初,整整500年,到毛太华以下第20代,终于孕育出韶山毛氏家族、中华民族这位最卓越的人物。
    毛泽东最后一次进祠堂,向家族制作了永远的告别!
    滴水洞、东茅塘、毛震公祠一带是韶山毛氏家族震公一房的发祥地,亦即毛泽东的祖居地。从滴水洞峡谷内淌出一道小溪,人们在洞口筑起一座大坝而成为韶山冲第一座水库,水质清醇,冬暖夏凉,松竹倒映其中,格外显得清幽。
    毛泽东在震公祠前下车后,健步如飞,上了高坝,下到水里――这一湾碧潭,南有龙头山高踞,葬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北有虎歇坪巨鼓,毛泽东祖父毛恩普安眠;滴水洞西山麓,即为毛泽东外祖父家唐家岮。毛泽东便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轻舒猿臂,大展英姿。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时而潜行,时而漂浮……整整游了两个钟头,直到暮色降临才上岸。
    上岸后,他说:“将来我老了,退休了,就在这里盖一栋茅屋子住。”
    毛泽东很早便离开了故乡热士,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他对他的家庭、家族,不得不进行反叛,但革命成功后,他对父老乡亲们又表现出异常的缠绵与依恋。
    6月26日傍晚,他办了五六桌酒菜,请了40多人来作客。太阳已收起它的金箭,只留下一抹红晕,装饰着黛青色的山顶,也留下一些岚光,在松、竹、梅的枝头。
    毛泽东的私塾先生毛宇居、毛新梅烈士之妻沈素华、在南京雨花台壮烈捐躯的毛福轩的妻子贺菊英、毛泽东的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五章 难解故乡情:五、又来南国踏芳枝
·下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二、良师毛麓钟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