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遗物事典》
饮食起居篇:香烟盒与烤烟箱
2009-02-20 10:38:08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芸芸烟民世界中,毛泽东无疑算得上为中国头号“瘾君子”。毛泽东的烟龄长,烟瘾大,常常手持一柱,不绝如缕。毛泽东生前遗物中,有不少的烟具,如各种香烟盒、各式烟嘴、独特的烤烟箱、大量的空火柴盒等等。
    毛泽东是从何时起开始学会吸烟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无考证,其本人亦不曾公开讲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烟瘾已相当之大了。
    战争年代,毛泽东吸烟并无保障。那时,香烟的一大来源还是国民党军队的“进贡”(战利品),他们是红军中无数烟民的“供给部长”。因此,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其他共产党烟民,所吸的香烟牌子自然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毛泽东曾戏之为“吃百家饭,抽百家烟”。在生活条件极度艰难的情形下,毛泽东时常也吸吸当地农民自种自晒的“旱烟”。这种旱烟劲大油重,常常伴随着一股异味,但毛泽东抽起来还是那么津津有味。尤其是当他下乡与农民开会、交谈时,抽当地产的旱烟亦不失为一种接近群众的方式。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吸烟更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香烟来源稳定;另一方面是毛泽东的工作更加繁重,需要以香烟来作为所谓的“神经缓冲剂”,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休息时也点上一支烟,一边吸一边思考问题。他的许多重要的思想便是在烟雾缭绕中油然而生的。
    毛泽东吸烟不讲究品牌质地,只注重香烟是否劲大味重,他好味重的香烟。美国产的“555”牌烟劲大,一般人一抽便呛得受不了,但毛泽东却很喜欢。50年代时,毛泽东便抽铁罐装的“555”。这一癖好,无疑与战争生活有关。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全靠美国人资助,甚至连香烟亦由美国提供。毛泽东喜抽“555”的习惯便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继抽“555”之后,毛泽东抽“熊猫”、抽“中华”。这两种国产烟在当时都很有名,毛泽东抽过后也很是满意。后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都抽这些国产香烟,不再抽进口的“555”了。
    毛泽东生性节俭,很怕花钱,更怕浪费。但抽烟所造成的浪费他却很大方。“熊猫”“中华”等国产烟在当时还算价高位尊的,一般人还真负担不起这笔消费。毛泽东有时也感到吸烟花的钱太多,但上了瘾,一时是戒不了的。有一次,毛泽东去武汉,听武汉一位同志说湖北生产一种“珞珈山”牌香烟,烟味很好,价钱却很便宜。毛泽东听罢便托人弄了几条“珞珈山”香烟,试抽后觉得的确名副其实,于是多买了几条带在身边。1959年6月,毛泽东回故乡韶山时,随身带的就是“珞珈山”香烟。
    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时常外出,各种会议也很多。每次外行,工作人员都要帮毛泽东带上足够的香烟。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居家时,毛泽东的香烟一般放在办公室、床头等伸手可及的地方,但外出后则行踪难以预料,便出现了携带问题。毛泽东登山、游历、访问时,香烟或自己放在口袋里,或由随行人员装人一个公文包里。有时,毛泽东鼓捣着摸出烟来时,发现烟盒挤皱了,工作人员见了很是不安。后来,工作人员找来天津卷烟厂生产的“双猫”牌金属烟盒,将烟卷一支支装进去,从此便不必再担心弄皱烟卷了。
    冬天里,气候干燥,烟卷水分蒸发后干得几乎掉渣,吸起来平淡无味。有一次,毛泽东抽烟时对工作人员说:“在我们南方,冬天切烟丝时要喷上几口水,要不然就不好抽。”还说:“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卷烟弄湿一点。”工作人员大都不吸烟,没有“实践”经验,实在是想不出好点子。后来,他们终于从“老烟民”处得到一个办法:在烟盒中放上些新鲜油菜叶,上盖下垫,能保证烟丝不干。毛泽东抽了这个法子保管的烟后很高兴,对工作人员大加称赞。
    1968年,毛泽东患了一次重感冒。病中,毛泽东依然想抽烟,但一抽便咳嗽不止。他感叹道:“人病了,烟都没味。”工作人员劝他就此戒烟,但毕竟烟瘾太大,即使病中亦无法戒掉。此事被李先念知道了,他建议毛泽东抽一种特制的“雪茄”烟,说:“这种烟既可以解瘾,又不会咳嗽。”毛泽东听罢将信将疑,于是要机要秘书徐业夫试抽。徐有气管病,且相当厉害,而烟瘾却并不比毛泽东小。徐业夫遵示试抽了一段时间,感到的确如李先念所言,于是便在毛泽东面前“吹”。毛泽东便说:“拿咯个烟来,先试一试!”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这种雪茄烟倒真是特适合患有气管病的烟民抽。从此,毛泽东便开始抽特制雪茄。
    这种雪茄本来产于四川,当毛泽东等喜欢上该烟后,有关部门便在北京南长街81号开了一个分厂,烟叶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四川过来的,卷烟的封口设备则来自越南。该烟包装普通,外观仅为白纸制成,毫无装饰,而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暂停未吸20秒后便可自动熄灭,不致于因乱丢烟头引发火灾。
    毛泽东原来抽烟从不用烟嘴。只是后来保健人员认为他抽烟太多,对身体危害甚大,才弄了一些烟嘴给他,并说:“主席,你以后还是用烟嘴吧,这样可以过滤一些尼古丁。”毛泽东听后尽管不很乐意,但还是采纳了,并且慢慢地习惯了。
    1961年6月,工作人员打听到国外有种烟嘴可装过滤药物,大大减少了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吸入,于是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这年7月1日,外交部便买到了这种烟嘴。外交部派了专人将烟嘴送至中南海,同时交给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一张《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我驻日内瓦使馆转来委托外交部收款书第49号单据共4张,计欠165.60法郎,按0.569折人民币94.23元。兹将上项单据随函送上,即请将款交还本部财务科,以便转还使馆。”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想在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但毛泽东坚决反对,表示自掏腰包。管理人员将事情上报中央办公厅,中办领导考虑再三,认为还是从主席稿费中报销为妥。
    此后,毛泽东吸烟便用这种烟嘴。工作人员还制作了一个小木箱,专门用来放烟嘴、过滤药物,以及为烟嘴清洗消毒的酒精、镊子、棉球等工具。毛泽东用过烟嘴后,工作人员都要将用过的过滤药物用镊子挑出来,用酒精擦洗消毒,然后重新装上新的过滤药物。毛泽东外出视察期间,工作人员都要带上小烟箱,每天把四、五个带有过滤器的烟嘴拿出来擦洗消毒,以备毛泽东随时使用。
    毛泽东晚年抽上特制雪茄烟后,工作人员又多了一项烤烟的工作。因为,雪茄烟在春季、初夏季节极易受潮。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在江西庐山视察。庐山气候温和凉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但是多云多雾,非常潮湿。因此,毛泽东携带的特制雪茄香烟大都受了潮。工作人员很着急,于是每天在煤火、白炽灯下烘烤香烟。
    毛泽东还常去北戴河海滨小住。这里温和凉爽,但空气湿度也很大。有一次,毛泽东吸了上潮的香烟后感慨他说:“烟有些上潮了,吸不动,你们想想办法。”然而,工作人员还是得在白炽灯下烘烤。烤烟是一项特别细心的工作,稍不留意便会烤糊烤焦,工作人员为此颇伤脑筋,但一时又无计可施。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在白炽灯上烤烟时突然受到启发:“白炽灯可以烤烟,为何不做一个木箱呢?这样白炽灯的热量不是更加集中吗?”于是,他便试着制作了一个小木箱,中间用铁丝作隔层,箱底安装白炽灯,而受潮香烟则放在铁丝栏栅上。做好后,工作人员试用几次,发现果然不仅省事,而且效果也不错。从此,毛泽东便有了独特的烤烟箱。
    毛泽东抽了一辈子烟,可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打火机。他习惯用火柴。因为毛泽东每天吸烟量大,因此火柴消耗特多。也许他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便十分注意节约使用,从不浪费。
    毛泽东吸烟都是自己点火,很少让工作人员帮忙。他擦划火柴的习惯也与众不同。一般人用火柴点火时大都在火柴盒两侧磷皮上随意擦划,而毛泽东则有意从磷皮两端擦起。这样,一盒火柴棍擦完后,磷皮的中间部分可能还完好如新。有一次,一位新到的工作人员在收拾毛泽东的物什时,不知毛泽东有保留火柴盒的习惯,便随手将一个空火柴盒扔进了垃圾桶。毛泽东发现后叫他将火柴盒捡回来。这位工作人员不解地问:“主席,空盒子还要啊?”毛泽东说:“凡是还可以用的,都不能丢掉!”事后,这位工作人员闲聊时说起丢火柴盒的事:“一盒火柴一分钱,空盒子留下来干什么?扔了就扔了呗!”刚好这话让毛泽东听到了,他很生气,叫来这位工作人员谈话,说:“你这么说是错误的。我们国家还很穷,凡事都要讲节约,浪费不起哟。火柴盒确实不值钱,但它是用木材做的,丢掉它不就是丢掉木材么?”这下,工作人员都能理解了,他们十分细心地将毛泽东用完的空火柴盒保留下来,然后去北京火柴厂买回大量火柴棍,重新装上再使用。一只空火柴盒往往反复使用多次,直至完全不能使用时才扔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饮食起居篇:格外钟情的单株兰花茶杯
·下一篇:人际交往篇:宋庆龄送的鸭绒枕头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