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遗物事典》
读书求知篇:少时誊抄的《离骚》与《九歌》
2009-02-18 15:48:10
作者:《毛泽东遗物事典》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离骚》为战国时期楚人屈原所作,系《楚辞》中的一篇。在前半篇中,作者反复倾诉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篇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现实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热爱古典文学,尤其爱好中国古典诗词。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就阅读过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一本读书笔记,共94页,前边的22页就是工工整整抄录的屈原的名篇《离骚》和《九歌》全文,在离骚正文的上面还批有各节提要。在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还多次谈到《离骚》,主张对《离骚》赋予新的评价,并多次与罗章龙相约,去屈原的故居玉筍山等地访问。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以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十分喜爱。1957年12月,毛泽东请人把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的作品,尽量收集给他。逢先知专请何其芳列了一个目录,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收集了古今各种有价值的《楚辞》版本和有关著作50余种。在那一段时间里,毛泽东比较集中地阅读了这些书,有时读起来还入了迷。
    1958年1月18日凌晨,在广西南宁,空军雷达部队发现台湾国民党飞机向南宁飞来。莫非国民党察知毛泽东正在南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随行的空军副司令员何庭一大为紧张。那时,南宁没有军用机场和战斗机,他用电话紧急联系柳州军用机场,命令空军部队紧急起飞,拦截国民党飞机。同时,对南宁全城实行灯火管制。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卫士李银桥等人冲进毛泽东卧室,请他去防空洞。毛泽东当时正在读《楚辞》,他手一挥:“我不去,要去你们去。”
    “主席,我们要对你的安全负责。”
    “蒋介石请我去重庆,我去了,怎么样?我又回来了,他还能怎么样?现在还不如那时安全吗?”毛泽东指着李银桥的鼻子:“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李银桥说:“不行,主席,还是防备万一好……”
    “去!”毛泽东不耐烦了。“把蜡烛点着!国民党的炸弹扔我脚底下它就不敢响,我什么时候怕过他们?”
    蜡烛点燃了,毛泽东继续看他的《楚辞》,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以后,在1959年、1961年,毛泽东又二次要《楚辞》,1961年6月16日还特别指名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宋版朱熹的《楚辞集注》,在外出视察、开会期间,《楚辞集注》是毛泽东的必带书之一。甚至有一次,毛泽东服了安眠药后睡着了,《楚辞》仍然抓在手中,放在自己的胸口上。
    在《楚辞》中,毛泽东最钟爱屈原的《离骚》。在1958年1月12日的一封信中,他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在明代陈第撰的《屈宋古音义》书中,毛泽东用红蓝两色铅笔,对《离骚》中的一些段落作了圈划。毛泽东读屈原的《离骚》,可谓“三温四复”,常读常新。
    毛泽东读古书,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他对《楚辞》及屈原的作品,总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还有新见解。
    1951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周世钊等人时,有人谈起屈原与屈瑕(楚武王封子瑕于屈,即为屈瑕,其后人便以“屈”为姓,屈原是其后裔)的关系,毛泽东说:“《楚辞》虽是古董,但却是历史,有读的价值。”
    1964年8月,在北戴河毛泽东同几位哲学工作者谈话时曾说过:“到现在,《天问》究竟讲什么,没有解释清楚。《天问》讲什么,读不懂,只知其大意。《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作的笔记中,也曾谈到过屈,他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丢了官,‘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的好的文学作品。”
    对于《离骚》,有人曾解释为离愁,也有人解释为遭忧的,近人认为是牢骚,毛泽东认为可能是牢骚,但也不一定。周谷城后来回忆与毛泽东谈《离骚》时的情景说:1961年五一节,毛泽东到了上海,我在锦江饭店楼下晋见毛主席的当晚,应记者之约写了一首《五一节晋见毛主席》,调寄《献衷心》的词,第二天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毛主席见了这首诗后,便打电话召我。5月3日下午3时,我到毛主席的住处,他正坐在客厅里看报。我一人走进客厅,毛主席起来的第一句话即说:
    “词一首,看到了,怕不止一首吧!”
    我说:“只一首,我从来没有在报上发表过诗词,这确是第一首。”
    毛主席说:“总怕不止一首。”意思就是说我也像个常常写东西的人。我随即转述我对记者的那句话,“主席是内行,要求不能不高。”
    毛主席笑着说:“主席也只有那么内行。”
    我又说:“平时,我也偶然写几句,那是附庸风雅。”
    毛主席说:“附庸风雅有什么坏处?”
    我说:“附庸风雅的人,无非是发发牢骚而已。”
    毛主席说:“发牢骚有什么不好?有牢骚不发,过得吗?”
    谈至此,我向毛主席转述别人的意见,专讲字义:“据说屈原的《离骚》就是‘牢骚’,说是‘离’‘牢’同声。”
    毛主席说:“可能是这样,但也未必一定。”我于是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意见说:“离骚可能就是牢骚,牢骚可能就是罗唆。牢罗同声,骚唆也是同声。念罗唆,可能就是发牢骚。”我所说的并没有什么根据,但主席仍然微笑着,没有说我荒唐。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读书求知篇:批注最多的《伦理学原理》
·下一篇:穿戴修饰篇:百穿不厌的灰色“毛式服”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