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连暲,字日新,1894年9月生于长汀县河田乡伯公岭村。1911年考入“亚盛顿医馆”。1915年冬“医馆”毕业,被聘为汀州八县旅行医生、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福音医院医生和“亚盛顿医馆”教员兼汀州省立七中与汀州女子师范学校校医。1925年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
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途径汀州时,发动汀州所有医务人员成立“合组医院”,无偿医治徐特立、陈赓等300多名伤病员。此后,以其社会职业作掩护,积极从事革命工作。
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解放汀州城后,领导福音医院大量收治红军伤病员。1931年后,在汀州先后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并任校长,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培训了一大批医护人员。
1933年初参加红军,福音医院迁至瑞金,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任院长。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称赞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此后,傅连暲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1934年10月带病参加长征。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为红军伤病员服务,为女红军接生,还为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中央领导治病保健。到达陕北后,于1937年1月奉命在延安组建中央苏维埃医院任院长。
1937年红军整编后,傅连暲改任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1938年筹建延安中央医院并任院长。1945年5月,傅连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并继续负责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为陕甘宁边区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相继担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卫生部第一副部长。1950年8月,当选并连任三届中华医学会理事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常务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傅连暲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8年3月29日含恨死于秦城监狱。1975年5月,经毛泽东批示,并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1975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恢复名誉。9月,解放军总后勤部为他举行了安灵仪式。1978年11月22日,经党中央批准,总后勤部在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公开为傅连暲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傅连暲是我党、我军和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著有《在毛主席指导下》《我热爱自己的医生职业》《养身之道》《肺结核病的疗养》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