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红色精神
闽西苏区精神之我见
2011-02-22 11:21:35
来源:红色闽西网
作者:曾汉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三、闽西苏区精神的内涵:

    关于对闽西苏区精神的论断,90年代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曾作过概括性的表述。笔者认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参加我市人代会讨论时提出的意见比较贴切。可以将它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乐于奉献,开拓创新。其基本内涵具体阐述如下:

    1、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共产党人和闽西人民历尽艰辛以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努力奋斗,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的精神。

    闽西交通闭塞,贫穷荒僻,红四军入闽前,军阀残酷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远离中央和省委的闽西党组织率领苏区人民艰难奋战,爆发了震撼南方的闽西四大暴动,创建了第一块红色区域——溪南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第一支红军部队,进行了第一次土地革命。苏区时期是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史上所受的艰难困苦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红四军入闽后,闽西党组织立即发动群众举行暴动,配合红四军打击国民党在闽西的军队,使闽西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并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在赣南、闽西间反复转战。中央苏区的发展出现了曲折,甚至严重挫折,红四军官兵中产生了“红四军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但是,闽西老区人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因而无论反“围剿”战争多么残酷,革命需要闽西苏区人民作出多么巨大的牺牲,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甚至在左倾政策和肃反运动中闽西志士仁人被错杀,但闽西人民依然坚定信念。在坚苦卓绝的红军长征途中,闽西有近3万多儿女参加。而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仍用较少的力量牵制了数万名的敌人,同时坚持了长达3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国民党对苏区采取不断的“清剿”和经济封锁,但广大群众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开垦荒田荒地,发展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游击战争,使闽西成为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

    艰苦奋斗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闽西无产革命者在进行革命暴动,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围剿,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中炼就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精神。

    2、勇于探索

    勇于探索是一种坚定信念、追求真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求新求变、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的精神。
  
    闽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主要是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期。这是党和军队初创时期,也是革命路线的探索期。这一时期,在旧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处在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下摸索前进。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军队,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等诸多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还在不断的探索。经过探索,党和军队在闽西活动期间,初步形成了建党建军的指导思想,这是理论探索的重大成果。古田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核就是一种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作了很多调查研究,而后,在总结闽西人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等一批光辉论著。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局部执政中,勇于探索,在土地分配原则、在建立苏维埃法律体系、在推进苏区经济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重视调查研究,也是闽西老区精神中的重要特色。因此,勇于探索不仅体现了闽西老区的主要历史特点,而且突出了闽西老区的主要历史贡献,因此它是闽西苏区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
弘扬勇于探索精神,就是要做到尊重实践、积极实践、敢于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到务求实用、务求实效、务求落实。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培养积极分子,壮大我党干部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赴京拜访革命前辈及亲属并征集文物
·我馆举办“闽西与中央苏区”专题讲座(图)
·收藏家丁智先生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毛泽东像章专题收藏展并向我馆捐赠文
·《十送郎调》
·毛委员登门道歉
·走村入户送展览 访贫问苦红土情——我馆到上杭稔田镇连四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沈开荣之子沈永和、沈安生到我馆捐赠文物(图)
·张元培将军亲属捐赠文物仪式在我馆举行(组图)
·主席无名——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两个红辣椒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