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通今追随革命,参加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磨练和奋斗,成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红军医学博士。
1951年8月,根据军委总干部部和中南军区命令,涂通今被派到苏联学习神经外科,这个科在我国当时还是个缺门学科。
同涂通今一起被派的留苏预备生共200名,其中医学专业30名,全是研究生,并且每人攻读一个医学专业。在医学留苏学生中,红军干部只有5人。
在出国前的集训班上,涂通今获悉军委总干部部调他去苏联学习全是军委卫生部贺诚部长的安排。学习神经外科专业,是为将来国内建立神经外科研究所做准备的。涂通今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周总理为了勉励出国同志,亲自设宴欢送。
到莫斯科后,涂通今被分配到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当研究生。给他规定的学习时间为四年。
在这四年间,他在学习神经外科临床和基础课中,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掌握外文作为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困难就更多。按照苏联当时规定,要完成6个基本考试,根据学位论文内容,研究生应在数年的学习时间内,要再专科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
1954年,涂通今发表了《三叉神经节肿瘤的诊断》的文章,这是关于临床文面的,之后,他又发表了《关于三叉神经节的血管分布》文章,这是属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登在1956年《苏联神经外科问题》杂志的头一篇。他制作的三叉神经节血管分布标本,得到了神经解剖研究室里。
1955年7月,他的论文在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科学委员会上一致通过。科学院给他颁发了学位文凭,获得了神经外科医学副博士学位。
当时涂通今正好41岁。他的论文一共打印了5份,分别陈列在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研究所图书馆、苏联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他自己存了一份。
1955年9月,涂通今同钱信忠、潘世征分布在国内外休假后,又返回列宁格勒学习军事医学半年。
对这段留苏学习经历,涂通今在1997年7月《中共党史资料》发表的《涂通今被派往苏联学习神经外科和军事医学》一文作了详尽的叙述。
1956年3月,涂通今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返回祖国。同年6月,分配到第四军医大学任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并组织筹建神经外科。
在总后勤部卫生部的支持下,第四军医大学集中了全军有关专业人员,开办了全军神经外科训练班。涂通今亲自参加临床、教学和科研实践,采取各科协作的办法,很快建立了四医大综合性的神经外科。
当时,从无到有要创建一个神经外科,急需人才。
涂通今就职四医大前,就在北京托人积极物色人才。他经人介绍找到了协和医学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冯传宜,亲自登门做工作,并通过他再物色其他人才。
四医大常委会选定附属一院普通外科医生曾广义配合涂通今工作,并任命他为神经外科副主任。
就这样,涂通今有了曾广义的全力帮助,又有外来的专科医师参与,在四医大组建我军神经外科的工作从此展开。
1956年8月,在四医大神经外科宣告成立,开始接收病人。从此,经常保持40张床位。
神经外科组建后,涂通今格外繁忙,除了查房、手术外,每时每刻在脑海里回旋的都是怎么样才能把四医大神经外科建成一流的、赶上甚至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神经科。
这时的涂通今年仅42岁,精力充沛、思绪泉涌、意念丛生,是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候。
为建设一流的神经外科,他首先把毛主席的“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作为建科的宗旨,把治好病人,对病人负责到底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要求全体人员工作严字当头,细字上下功夫。同时,大胆学习和引进苏联神经外科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行苏联布尔登科研究所的晨会制度。
他还狠抓组织干部建设,在不到10年时间里,培养和集中了一批高水平能独当一面的神经外科医生。其多科协作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深得当时国内专家同行们的赞誉,被誉为“四医大模式”,并不断派人前来学习取经和效仿。
经过大胆的实践和创新,涂通今不断开创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