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精神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斗争的长期历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也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展示着一把见证艰苦奋斗精神的剪刀。这把布满锈迹的剪刀长13.1厘米、宽5.1厘米,表面的锈迹已经掩盖了其本来的颜色。剪刀的主人是闽西籍开国将军王奇才,它默默展示了一代开国将军的艰苦奋斗的革命史。
王奇才(1903-1976),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曾任师军医处长、政委,师卫生部部长,军团医院政委、卫生部政委,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翼中军区分区政委,军区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抗战爆发后,王奇才在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 1939年在政治部任组织科长。看到华北抗战形势日趋紧张,他坚决要求到抗日前线去。1940年1月王奇才先到晋察冀军区,后转到更艰苦的冀中军区,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当时冀中军区遭受水旱灾害,加上敌人的掠夺,群众生活困难,部队的生活条件很差,王奇才和士兵同吃同住同战斗。一次,王奇才率一个检查团到军区鞋厂检查工作,军区首长指示给检查团每人发一双鞋,唯独王奇才自己没领,仍旧用麻绳绑着一双旧鞋走路。1951年王奇才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后,省军区驻扎保定,生活条件有所改观,他将分别20多年的老母亲接到身边,同自己住在几间小平房内近十载,从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把剪刀,也是王王奇才将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折射。如果从形状上来看,它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剪刀,这把剪刀细长、头部比较尖、手柄两环较小,这些都比较符合医用剪刀的特征,而王奇才将军并非军医。这把剪刀的具体来历现在已难以考究,可能是从战斗中缴获,也有可能是战友的赠送。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一把剪刀算得上是珍贵的生活用品,从20世纪40年代直到建国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王奇才将军仍一直留在身边长期使用。
我党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当今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精神并不过时,我们仍要紧握这一传家宝,并使其发扬光大。
这把剪刀于2012年7月15日由王奇才之子王欣、王战生捐赠我馆收藏。
20世纪40年代王奇才使用的剪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