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中共永定县委领导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工农武装暴动,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永定暴动”。在暴动中负责印刷、散发宣传暴动传单的胡炽基,不幸落到敌人手里。
胡炽基是永定下洋乡人,1911年8月11日出生于缅甸一个华侨的家庭。1925年,他随父返乡就读于革命的下洋公学。在这里,他找到了革命引路人罗明(中共闽南特委书记)和胡定军(教师、党员),并由他俩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1927年秋,永定县共青团县委成立,胡炽基就任团县委书记。他是一位年轻、富有革命朝气又有才干的革命战士。
在暴动中被捕的胡炽基,被反动派视为要犯,投入龙岩监狱。
在狱中,敌人知道胡炽基的身份非同一般。又见他年轻、长得斯斯文文、雅气十足,满以为很容易从他口中破获永定县的党团组织,妄图由此把永定的共产党员一网打尽。于是,刑审官一次又一次地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法,对炽基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但胡炽基对党忠贞不二,始终守口如瓶,只字不肯透露党团的机密。半年后,这位刑审官被他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炽基是“脑袋顽固不化!不可救药!”把他关入重犯牢房,准备枪决。
就在这生死关头,胡炽基的父亲用500块白花花的银元,托一个和县衙有交往的烟商去赎回胡炽基。那些贪官污吏,见钱眼开,当然一说就合。
出狱后的胡炽基,了解到罗明正在坎市考察指导工作,果然又找到革命引路人罗明。他向罗明汇报了半年来的遭遇,坚决要求分配工作。罗明考虑到胡炽基在永定暴动中被捕入狱,虽然他的父亲以重金赎回,但已暴露了身份,不宜留在本地工作。于是,告诉炽基:“厦门是党团省委机关所在地,是福建党团的发祥地和革命中心,你去那里好不好?”胡炽基被捕半年,虽然很想回家看望为他操碎心的父母,但听了罗明对他的安排,便立即表示无条件服从党的需要。
胡炽基到厦门后,依照罗明事先交代的递信方式和暗语,找到了一位名叫叶英(即叶飞)的学生。叶英当时任共青团厦门区(市)委书记。一切安排就绪后,胡炽基很快就投入紧张的学习和斗争中去,开始组织明确告诉他,他是叶英的助手,主要任务是搞好共青团的宣传和联系工作。
正当胡炽基在厦门的革命工作刚刚走上轨道,并初见成效,准备大显身手——接替叶英的共青团厦门区(市)委书记重任时,一个突然的事件发生了,这对胡炽基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原来是父亲把他从监狱里赎出来后,指望他能“改邪归正”,到南洋做生意,继承父业。这次派炽基的哥哥胡万基到厦门来督促他。回到半途,胡炽基趁机在新加坡下船,准备重回厦门。他省吃俭用,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薪,终于够买船票返回厦门,要汇报几个月来失去联系的原因。由于突然失踪,组织上不能马上和他接上关系,必须对他进行考查。为了继续革命,胡炽基甘愿吃苦,有时到码头当帮工,饿时买烧饼充饥。有时到禾山帮农民干活,勉强糊口。经过严格考察,组织上认为胡炽基对党忠诚老实,对革命矢志不渝,确实是个好同志,就决定从1930年6月起,和他接上组织关系。这时,正好叶英另有他任,经省、市委决定,从1930年7月份起,任命胡炽基当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1932年春,中共南方局决定调胡炽基到香港任共青团团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