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翠(1896-1993)上杭县北四区蛟洋村人,1896年出生地主家庭,1947年东渡扶桑,留学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毕业回国后,投身于辛亥革命,担任中国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常委、秘书,曾发动工农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分子。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傅柏翠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家乡蛟洋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随后,暴动部队转入深山,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入闽,傅柏翠被任命为四纵队司令员(未到任),他领导的蛟洋农民武装暴动队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的基本力量,在红四军党的第七、八次代表大会上傅柏翠当选为前委委员,成为当时红军高级将领之一。
1934年后,傅柏翠与闽西特委政见不合,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被开除了党籍。闽西苏区发生“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时,他蒙受“社党”领袖之冤,遭到红军的讨伐,从此脱离革命队伍。
1933年他参与十九路军的“闽变”。1939年以后,被国民党当局委任为永定县县长、省保安十一团团长、宁化县县长、省参议员等职。但他在自己的家乡古蛟地区建立“不共不国”的农民地方自治政权,使上杭县东北450多平方公里40余个乡村3万多人口的地区,基本保持了苏维埃时期的分田制度,成为特殊的“独立王国”。傅柏翠被称为“闽西社会主义实验区的保持者”,古蛟地区被视为“新桃源”。傅柏翠在国共两党激烈斗争中独占一方生存下来。
1949年5月柏翠等发动了闽西起义,与国民党彻底决裂,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解放后,傅柏翠历任省人民法院院长、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随着历史的变迁,傅柏翠蒙受“社会民主党闽西头目”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6年1月,90岁高龄的傅柏翠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追求真理的夙愿。
1993年1月30日,傅柏翠因病在福州医院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八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