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民闻之梅花村放电影,连夜派人过来请他,当放完这场电影刚挑起这担“红枫情”放映设备上路时,突然,雷雨大作,他咬了咬牙,脚踩在黄泥山路上奔跑,摔了一跌,又摔了一跌……艰难地到达该村,可全身淋湿了,望着祠堂里黑压压地挤满人头在等待,他备感欣慰,立即架起放映机,挂上银幕,一直放到次日凌晨2时多,为此,他感冒而住院了。
“哪里山高陡峭,哪里山路遥远,哪里山民更盼望看电影,他们文化生活太贫乏了,电影是他们通向大山之外世界的一扇窗口,我是共产党员有责任和义务送给山民‘精神粮食’。”这是龙清林深有感叹的话。32年如一日,肩挑这担“红枫情” 放映设备,走遍了40多万人口的山区大县,该县地处山大沟深地理环境。1995年春天,他跋山涉水来到白沙、曲江、绥深山的山区,一座山就要爬半天,站在山顶上,朝下望则是万丈深渊。有一天,他刚爬上大山顶,一场暴雨聚盆突下,他只好躲在山崖下,雨不停下,全身淋湿了,呆着一天一夜,又冷又饿……在山崖下避雨的他,想着要放弃放电影的职业,但等雨停了,走下山后,看见山区整个村庄男女老少在等待他的到来,大嫂为他送上衣服,村支书为他送上热乎乎的鸡蛋面,当放影机一架起,几百余山民欢呼起来了,这时他感到是人生价值最大的满足,又打消了这念头。
放映事业迎来明媚春光
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推行“财政买单、送电影下乡”让每个农民能每月免费看上一场电影。有了党的好政策,经济上也有保障,龙清林干劲更足了,他深深感到:放映事业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免费送电影下乡”各种邀请放映不断,每天他忙碌得至少要放四场。白天在山村小学放映不低于两场爱国教育影片和科幻片等,晚上还要走两个村放映多部影片。而且,他开始精心挑选影片,给农民更好的“精神食粮”除放故事片,还要加放科教片。春来,针对农民急需种植、养殖选种,他便放映良种、苗木、禽种的科教片;夏来他选择稻、林、桑、茶、果等管理、修剪方面的科教片;秋来选择收藏保管、加工利用、市场营销方面的科教片;冬来选择生态文明、计划生育、移风易给,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片……成为农民文化、科学、精神三结合急需的“文化大餐”。
2006年,文化部在永新试点,全面推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化电影,国家赠送新一代数字放映设备给他,不在需要到县电影公司领电影拷贝了,在微机上用一块磁卡就能下载几百场电影,高新清淅的电影放映使农民更欢喜看电影。他欢喜得更忙不开了,面对一条条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公路,1997年,他自购了一辆三轮车,贴上政府授给他的“共产党员先锋户”的招牌,挂上“红枫情免费送电影下乡”的标语,带上爱人颜春莲也加入放映的队伍了,往往送爱人到邻村先放映他再在另一个村放映。而今,夫妻双双比翼双飞、披星戴月穿梭在全县各乡镇的村村落落,以更高的实效、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