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墙面前放置一块可以让观众点击触摸的三个主题按钮,并在主体墙面上用背投屏幕同步展现三个主题画面,内容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改编的过程和党支部在军队中的作用,告诉人们我们党在这里对军队的建设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改编。[中国江西新闻网]

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攻克宁冈新城,歼敌一个营和一个警卫团,缴枪数百,并活捉敌县长张开阳。
场景介绍:采用实景与画面、雕塑人物、声光电综合艺术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再现当年攻打新城时的战斗场面。[中国江西新闻网]
高新技术点睛:一流的幻影成像及多媒体等高科技的巧妙运用,使陈展中产生的视听震撼、精神震撼前所未有
60多台投影仪,意大利品牌的专业展陈灯光,一键式多媒体场景遥控技术……国内外一流科技和现代技术手段,成为实现视听震撼、精神震撼观展效果的重要保证。
序厅是设计者精心打造的场景。井冈山“一号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与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的设计者精心谋划,集思广益,确定围绕井冈山精神这个核心主题凸现该馆个性色彩,以融合声光电多媒体技术,辅以半景画加室内置景及油画、雕塑等美术手段,着力营造美轮美奂的场景、令人震撼的首个观展高潮——走进序厅,只见柔和的光线下红色道路从脚下延伸至群山深处,半景油画、室内置景组合成的艺术造型——井冈山主峰,在声光电的烘托下巍然屹立眼前。仰望井冈,厚重的云层遮不住黎明前冲天明澈的光芒;放眼重峦叠翠,五百里井冈犹如莽莽巨龙横空出世。主峰脚下,两棵参天大树前,一盏油灯划破黑暗的夜空,那是八角楼上的那盏彻夜不熄的油灯,那是照亮了中国革命道路前进方向的燎原星火。画外音在耳边铿锵响起,主峰前移动的电子屏幕重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光影变幻下,序厅两侧的浮雕群像,一个个英雄人物呼之欲出……
“非常震撼!”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观看了序厅的多媒体展示后,情不自禁地赞赏道。
走过序厅之后,反映特定历史的文物、照片、油画、雕塑、蜡像、井冈歌谣、文摘与复原场景等交替出现,加上特定的灯光、音响效果,观众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随朱毛会师的热烈场面而欢呼、闻黄洋界的炮声而激动、观朱毛挑粮上山的场景而感悟。每个展厅里,每走一段就有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组记载当时革命斗争的图片、一个生动的复原场景。展馆陈列新增了《三湾改编》、《攻打新城》、《龙源口大捷》等19处融展陈、造型艺术与声光电、多媒体艺术于一体的大型场景。尤为先进的是,讲解员只要手中拿一个遥控器轻按一键,相应场景的声光电、多媒体设备便迅即开始演示,体现了高科技一流的整合水平。
精彩一幕接一幕——雄鸡晓唱,蛙声轻鸣,八角楼的灯光穿透夜幕,毛泽东还在微弱的油灯下总结革命经验,并用如椽巨笔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这是用幻影成像技术1:1比例再现毛泽东与贺子珍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多媒体场景之一——《八角楼的灯光》。该场景是从英国引进的世界最先进成像材料制成。据介绍,幻影成像结合实物1:1复原展示领袖人物,在全国同类展馆中属首次采用。
《长征出发》场景是又一个亮点。在《十送红军》优美动人的旋律中,13台投影仪结合半景画、实景、视频、雕塑等,组合演示了中央机关和红军长征出发夜渡于都河的场景。场景的前景设计了一座仿制当年红军从于都出发越过于都河的浮桥,桥头一组群雕作品,表现了当年红军战士和老区人民依依惜别、踏上长征路的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