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位于福建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从东北到东南与永安、安溪、华安县毗邻,北连大田县永安市。从西到南与龙岩市新罗区、漳州市南靖县接壤。全市共辖16个乡镇(街道),全市人口28.08万人;国土面积297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21万公顷,林地23.08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率76.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辖区设8镇6乡2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漳平是三乡(花乡、画乡、茶乡)、三区(老区、矿区、林区),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把治理水土流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新尝试,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基本探索出了适合地域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特点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而使全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防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回顾历史 水保成效显著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治理水土流失是改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是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
建国后六十多年来,漳平市水土保持工作经历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漳平市森林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由缓慢局部的发展到普遍。1964年2月龙岩地区组建水土保持机构,该市水土保持工作由当时的林业科兼职抓,没有专门办事机构,也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十年动乱,水土保持工作几乎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不了了之,森林资源再度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起来。1980年冬体制下放,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一度时期出现了“要想富上山去砍树,爱发财搞‘三材’”的错误思想,使该市森林资源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扩大。1983年到1985年因受种茶果热和1985年至1998年的挖矿热的影响,国家、集体、个人一哄而上,许多集体、个人由于开发技术设备低劣,管理混乱,同时为节省投资,对裸露地和废渣没有进行综合治理,大量泥沙冲入农田淤积河道,形成不容忽视的水土流失灾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正,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落实。漳平撤县改市后,于1983年10月,组建了水土保持机构,配备4名专职干部;1994年成立了漳平市水土保持监督站,有干部职工6人,16个乡(镇)街道均配齐一各兼职检查员,5个乡镇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站,201个村、居委会各设一名护林员,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水保监督网。,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水土保持委员会成员,建立了向人大汇报制度,市人大定期进行水保法执法检查,为《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漳平市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02年,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万亩,其中园地改造0.6万亩,造林2万亩,种经济林里0.6万亩,其它10.8万亩,全市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610个,发放水土保持许可证400份,查处违法案件59起,依法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59万元。全市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2年的106元提高到2000年的2984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历届党政 常念“水保经”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历届党政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始终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当作强市富民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积极性,先后掀起了小流域治理和省、龙岩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高潮。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是漳平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推进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分别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文章上和2012年1月8日,又在调研组报送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作出 “同意中央七部门调查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重要批示精神。漳平市委、市政府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岩委发〔2012〕1号,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市建设的决定》、岩委〔2012〕14号《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市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系挂钩县(市、区)及重点乡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通知》、龙政综〔2012〕32号《龙岩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抓住机遇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岩委〔2011〕66号《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孙春兰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之前于2012年2月13日漳平市今在芦芝乡大深矿区召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现场专题会议,对漳平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工贸城市建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工贸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分别挂钩我市16个乡镇(街道),由邓菊芳书记联系挂钩市水土流失重点乡镇芦芝乡、赖招源市长联系挂钩水土流失面积最多的乡镇永福镇。市政府调整充实了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并对成员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市政府成立了水土保持技术指导组,制定了《抓住机遇,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将2012年4.85万亩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部门也高度重视,相继成立了水土流失整治领导小组。制定漳平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质量、任务建议与管理和技术资料分档案等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利用科普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和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政策和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和科学开发山地茶园、果园等实用技术,提高市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芦芝乡召开了各村(居)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要求开展自查自纠,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参与乱砍滥伐、非法采矿等行为,在大深西北矿水土流失现场和各非法采矿点竖立了禁止非法开采的警示牌和固定标语,在各村张贴宣传标语。永福镇在各村设置固定宣传栏宣传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干群的水土保持意识,并能自觉参与封山育林、水土流失整治工作。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整治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科学规划才能有效整治。该市水利局抓好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规划,配合龙岩市水保办完成《龙岩市九龙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年)》,积极谋划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使永福镇邓家坊溪、南洋乡北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重点抓好南洋、永福、和平、西元四个乡镇的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监测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对水土保持项目的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综合评价能力,全面提升我市水土保持监测水平。市林业局做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规划工作,突出生态优先、绿化为主、环境优美,做好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改造新植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规划。各乡镇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科学规划,按照“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高治理的实效性。从了解的情况看,2006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治理流失面积7.38万亩,总投资达6000万元。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该市各职能部门创新治理理念和模式,深入水土流失区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保证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收到实效。对轻度区以封山育林和施肥增料为主;对中度区以种树、草、果为主,以草促林果,草灌乔结合,尽快恢复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同时通过修建拦砂坝、护岸护坡、截排水沟等蓄水保土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对强度区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或开辟成梯田,采取“草牧沼果”、“草牧沼菜”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治理模式,进行开发性治理。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生物、工程、农业技术治理等不同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科学定位 建设 “生态村” 漳平市积极示范、大力治理,发动群众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和四荒拍头,先后在永福镇的丰候村、后孟村、吕坊村种植黑荆,马尾松、木荷、山苍子等在西元乡可人头进行四荒拍头,在西元村基太村、遂林村种植新银合欢、刺槐、杨梅、双华李等;在南洋乡的暖州村,和平镇的东坑村进行老茶园改造,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严重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逐步改善了该市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十一五”期间,该市突出重点建设,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全市累计水土流失面积2567.5公顷,其中封禁治理2167公顷,水保林20公顷,种草5公顷,坡改梯115.5公顷,护岸护坡1.725公里,机耕道路5.65公里,蓄(排)水沟5.43公里,“十一五”期间我市审报三个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漳平市九鹏溪北寮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漳平市永福溪吕坊小流域二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45公顷,总投资7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万元,地方和群众筹资150万元。强化监督执法,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的监督和管理。依法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对在建高速公路、铁路、电站与矿区等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配合水利部,省水保监督站、市水保监督站完成龙厦铁路、双永调整公路,漳平火电厂二期,华口水电站等项目沙土保持方案的审查。
“青山绿水是最宝贵的资源,只要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就一定能闯出绿色发展的路子来。”该市依托区位优势,立足荒山治理,打造集科研、种养、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绿色产业。近年来,该市把水土保持、环境治理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水保养水保”的路子。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实施林业工程措施,努力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和绿色屏障,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措施,“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措施。大力实施土地整理矿山整治工程措施,加强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按准使用土地,准负责保护,准造成水土流失,准负责治理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措施,提高燃料补贴标准。如南洋、永福、官田等乡镇的茶园、开垦进不能超过250,要有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鞋(既顶上有防护林,中间种茶果,脚下开防洪沟)。推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以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创新实施“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陡坡地“小穴播草治理模式”。制定《漳平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划分为三个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区,北部生态农业区,为新桥、双洋、赤水、吾祠、灵地五个乡(镇)。实施加快速生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同时注重水果、茶叶等多种经营,发展主体农业,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复种指数,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中部生态农业区为菁城、桂林2个街道办事处和和平、西园、南洋、拱桥、芦芝、溪南、象湖7个乡(镇)重点实施“果牧治”生态农业工程,九龙江沿岸生态林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环境建工程,溪仔口生态小流治理。发展优质水果,林粮并举;南部生态农业区,为永福、官田2个乡镇。重点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名优特花卉栽培。香寮村等一批生态林业休闲旅游项目开门迎客,这些乡村旅游点每年接待市外游客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2亿元以上。
漳平市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大力营造生态林和生态保育林,按照“谁治理谁开发,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使老百姓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得到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漳平市生态林总面积254068.2hm2,其中水源涵普林89764.8 hm2,水土保持林76761.1 hm2,护岸林62 hm2,护路林9828.7 hm2,自然保护区林68131.7 hm2,环境保护林7146.8 hm2,风景林2063.5 hm2, 树林291.5 hm2,各胜和革命林36.1 hm2。同时每年进行造林,如2000年全市造林1766.6 hm2,2001年造林2367.2 hm2,2003年造林2324.1 hm2,2004年造林1995.7 hm2,2005年造林2263.9 hm2,2008年造林3140.5 hm2,2009年造林3657.6 hm2,2010年造林2783.9 hm2,2011年造林8000 hm2。2001年完成生态公益林区规定工作。全市共区划界生态公益林面积69637.1 hm2,占全市林业用地的27.4%,主要以水源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生态公益林整体分布“七溪一江”和水库库区,规定为水源涵养林,约占全市生态林的40%,由于本市的山地切割深度大,相对交差大。较易造成水土流失,规定为30%的水土保持林;本市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规定25%自然保护小区;城区周围的环保林和铁路,公路两侧护路,控制在5%—15%。
生态治理 构建美好家园
漳平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建设“宜民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目标,把城市水保工作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落实防治污染和生态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投入多万元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和净化。
近年来 ,漳平市抓住机遇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宜民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香樟之都”, 该市城建、林业部门组织干部群众在榉仔洲公园种植樟树。2012年全市新种植樟树1000多株。樟树是漳平的市树。该市计划在未来几年,城市绿化以种植樟树为主。在万亩工贸新区、城市道路两侧、城市绿化及住宅小区等地种植樟树,并在沿九龙江两岸种植,建设樟树“长廊”。除种植本地樟树品种外,还从外地引进新品种或名贵樟树,以城区榉仔洲公园为重点,对榉仔洲公园樟树林扩容提质。在公园沿两侧延伸建设休闲慢道、休闲旅游观光车道及健身旅游步道,香樟露天咖啡屋、茶室等。高起点规划建设香樟林滨江休闲景观带,力争把榉仔洲公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樟树”主题公园。
该市学习长汀经验,“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3 km 2(21.65万亩)力争2016年该市水土流失区林草覆盖增加10%以上,80%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减少率达40%以上,治理区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积极争取中央、省、龙岩市级水土保持项目的资金扶持,市财政也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十二五“期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37公顷,其中市水利部门完成6037公顷,林业完成8300公顷,市国土、农业、农综、城建、交通、环保等部门完成2100公顷,市水利部门还重点抓好南洋、永福、新桥、芦芝四个乡镇的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治理工程,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水保项目,规划治理小流域4条,治理面积2200公顷,总投入1000万元;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规划治理9条小流域,治理面积7200公顷,总投入6000万元;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已规划治理5个工程项目,治理面积260公顷,总投入800万元;实施省财政专项补助重点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条,治理面积1100公顷,总投资6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