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明老人记得当时四方面军攻占大川镇后,川军当官的被人背着从镇东北的碉堡内逃往横山岗。红军进驻大川场后,他还追着和一位红军指导员一起去村里检查卫生工作。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红军教他唱的红军歌,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唱了两首红军歌,我们还用摄影机录了下来。宋文明老人说,当时就曾子塘和崩山坎的红军驻得最多,我们根据宋文明老人讲的情况和当时发现的红军标语、及党史资料认定,曾子塘是红二十七师部驻地旧址,崩山坎就该是大川场苏维埃遗址。
按照日程,午饭后,我们换了辆山地车,驱车直奔横山岗。因为灾后重建项目,从大川镇到横山岗,基本上都是水泥路,虽然弯来弯去,也还平坦。不一会就到了横山岗。横山岗地处大川到大邑县的交界处,两面高山高不可攀,公路从亚口过,山上有一当地人修的红军庙,里面还供着毛泽东的像呢。守庙的老人告诉我们,当时这亚口两边山梁上都有战壕,有机枪把守,可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一会就把敌人赶去了大邑县双河场,并在此坚守阵地,打退了大邑方向白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如今在寺庙对面的山坡上还立着一块介绍徐向前生平的红军碑。站在亚口上放眼一望,前后是大川场和大邑县低矮的群山,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山梁,地势果然十分凶险。
中共四川省委驻地旧址(芦山县城东街党校附近)
中共四川省委驻地旧址
离开横山岗,我们返程,在一路寻找着梅子岭战斗遗址,可是问了好几个都说不知道,正在无计可施之际,一位村民主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路边上有块红军石碑,还说附近有个当时打仗时埋葬尸体的“万人坑”。我们赶忙去查看,结果一看,是川军杨栖轩为在草坪梅子坪战死的川军立的纪念碑。这时,围上的当地群众七嘴八舌地说起这场战斗。他们指着石碑上边的一片空地说,那就是埋葬尸体的地方,有好几大茅屋坑。再向上的坎上大坪上是白军的碉堡。一位年龄较大的老人给我们讲起了这场战斗,那是1935年12月,当时下着大雪,从横山岗下来的敌人冲向对门的高山上草坪梅子坪,一阵激烈的枪炮声后,就看见一批又一批地抬下白军尸体和伤员。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红军在坪上关门石一线设防,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我查阅随身带的史书资料,果然与书上记载的红七十九团、八十一团在梅子岭击败杨栖轩部的进攻的记载一致,只是地名有些差异。
走出梅子岭,我们到了曾子塘,这就是我和廖老师2007年征集那幅写在壁板上的红二十七师标语的徐延海家,爬上高坎,到徐延海家,主人没在家。所幸大部分房屋已经改建,但在天井的南边还有一个偏房仍为老屋,作为红二十七师师部驻地旧址,我们拍了照,便离开了。准备按照宋文明老人的讲述,去崩山坎找大川乡苏维埃旧址,可到了崩山坎,树高林密,却仅发现三、四户新建房屋的农户,一问都说没有啥老房子。也没听说有苏埃旧址,看天已暗下来,只好返回镇上。在夜幕中,看大川场后的草坪山,果然高大陡峭,当年红军便是从草坪山岗上冲下来,一举攻下大川场。看着看着,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红军战士高举红旗,杀声震天地冲下山来。
6月9日,阴。
早上吃了饭,我们便沿大川场西北面的机耕道,到了毗卢寺,了当年红军南下就是从这里渡河绕上草坪后山,从山梁上急行军直扑杨坎门,另一路从箭竹山登上龙建坪后山。在杨坎门,我们看见这里果然地势险要,当时,川军林翼如旅配有重机枪、迫击炮的部队分别在寨子坎、龙建坪驻守,居高临下封锁从杨坎门进大川的路,如非红军出奇兵从龙建坪和草坪后山居高临下,配合杨坎门正面部队进攻,绝难攻下如此天险。 离开杨坎门,我们到了位于快乐的花龙门,寻访当年的大川场战地医院,到了花龙门,这里几户人家座落在山脚树林之间,的确是个居住的好去处。我们走了几户人访问老人,知道原来的老屋已经不在了,这里的房屋都是后来修建的。去来的时候,遥遥望见远处的大山岭峰绝壁,十分险峻,当地人说那半崖还有燕窝洞呢。 在大川场对门,我们爬上半山,准备俯拍大川场战斗遗址,爬了一坎又一坎,廖老师也不顾看岁已大,跟着我们爬到岭上,看见大川场美景便躲在我们眼下,不禁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彩虹风雨后”。下山的时候,由于雨后路滑,我还摔了一跤,吃了个“坐猪子”。
中国工农小学旧址(现县幼儿园)
最后,我们来到了飞仙阁,飞仙阁电站的大坝前,湖水碧绿,高山峡谷,风景宜人,我们说要能在湖上泛舟,一定十分适意。同行的邹军告诉我们,以前没有公路,要去邛崃,必须先爬上飞仙阁山上的绝壁小路,上岭后再沿小路下岭,岭下是湍急大河。如此天险,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在邛崃方向的飞仙阁岭下,是一片空地,现在是群江村。难怪当时红军能在此设伏,直接打击等聚在一起等待过山的驰援林旅的黄鳌旅部,并取得了歼敌700余人的战绩。在飞仙阁电站门口,我们看见了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长征修建的将军指路碑,廖老师还饶有兴致地在将军指路碑前照了张照片,挺好看。
中国红军工农小学旧址(内)
午饭后,我们还爬上大川场东的山头上林地,查看了当年林翼如躲进的碉堡。当年这碉堡有5层高,能同时把守四个方向的攻击。如今只剩下四边墙沿,杂草丛手,一片荒凉。我想如果能把这个碉堡恢复起来,一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点,二可以作为大川场的观望亭,不失为一处旅游的风景。
此行大川,我们一共普查了8个革命遗址遗迹,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期望,所以大家十分高兴,临走时,我们还建议镇政府在场口建一红军长征大川场战斗遗址的纪念碑(牌),这样,就能使大川旅游风景区一下“红”起来。
龙门乡
朱德召开的优待俘虏 欢迎参加红军大会旧址(现芦山县城中心广场)
从大川回来,时间还早,我们便到龙门乡青龙场上寻访这里的革命遗址遗迹。在龙门乡政府干部的配合下,我们核查了在场上的三十军军医院驻地旧址和场后的红军新兵训练营驻地旧址。
91岁的韩德凤老人对红军铁的纪律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当时一个红军营长带领10多名红军从五家口下来住在一户姓郭的老中医家里,因为酒后违纪,欲非礼郭老医生的儿媳妇,事败后开枪杀人后逃跑,徐向前得知后,派人追绢,直到灵关才把那犯事的营长抓回来,在河滩上枪毙后暴尸三天,以明纪律。红军当时境况十分困难,可是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连蒋介石都说,红军每取一群众地里的一棵萝卜,必放置一枚铜钱于穴。
在青龙场上,88岁的骆国芬老人给我讲起了他们记忆中的红军故事。讲到红军,她显得很是激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她说她还记得青龙场那场战斗,那时,红军动员场上的群众拿出桌子板凳,在河上搭建浮桥,攻打河对门的碉堡,战斗很惨烈,敌人飞机来了,飞得很低,一阵机枪扫射,红军倒在河里,鲜血染红了河里的水。她还记得红军大部队走后,一老一小两个红军在场门口被敌人抓住,敌人便威胁他们投降,没有答应,便两枪打死,像挑死猫死耗子尸体一样把这俩红军尸体挑起甩到河边。她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红军用鲜血换来的,所以现在她特别恨不知好歹的年轻人,恨他们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下场口,77岁的骆国芬老人还唱起了红军传唱的红军歌。
离开青龙场,我们到了对河古城坪红三十军军部驻地旧址沟对面的那棵红军树下,据说当年徐向前经常把马拴在树上的一根枝条上,如今这棵大树已经很大,得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仔细一看,还真能看见鸡五、六米高处的树上,果然有一枝极像马头形状的大树枝,十分好看,不愧是当地巧夺天工的一绝。 这时,天下起了大雨,我便上车返回了县城。
芦阳镇
6月10日,阴。
上午,我们叫上广电局的记者一起到思延乡补拍视频资料,因为几位老师说,那位杨克定老人说的内容非常珍贵,也很有说服力,要抓紧时间去录下来,以免他过世后再没机会留下这珍贵的资料。我们便又对思延乡铜头村“红军村”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采访。另外,也想做个纪录片,在“庆七•一”前后播出,以扩大普查成果,以史育人。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芦阳佛图山下,省、县苏维埃旧址的部分房子便是从北街撤迁至此。这里自从佛图寺改道并打通水泥路面后,就很少有人再从这里爬山,看上去有些破败。
进了城,我们分别查访了红军国家保卫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遗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救国会旧址、中共芦山县委旧址、红军工农小学等,虽然多数建筑已经撤毁,我们还是意外发现处于背街子的安家大院(红军国家保卫局)和位于西街的芦山县委旧址还有部分院落老屋,而且间数也还不少,安家大院等还有飞水檐、金瓜柱、福寿墙等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十分珍贵。
最后,我们在董老师和周老师带领下,穿拐抹角,到了乐以琴故居,现芦山县粮站内。乐以琴老屋虽然大部分已不在,可是在大水塘仍有一处老屋,房屋古风依旧,雕梁画栋,一看便知是以前有钱人家的房屋。可是现在这屋已经租给一位老者居住,乐家的人已经不在此处居住了。其对门20多米的地方,便是乐以琴父亲为避匪患,修建的4层雕楼,仔细一看,雕楼上还有机枪眼呢,内小外大。不过已经看不见老照片乐家碉楼的雄势,因为周围已经被高楼掩饰,而且墙面上已经留下一道汶川“5•12”大地震的裂纹。现在就像一只小鸟一样依畏在邻近大楼的怀里。
据史料记载,乐以琴(1914―1937)四川芦山人。1926年在四川雅安小学毕业后,考入张家山明得中学。因酷爱体育,于1931年8月被选为出席全国运动会的四川田径运动员。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运动会停办,遂在上海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并与上海学生一同赴南京请愿,联合南京学生3万余人举行抗日示威。不久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1935年毕业。1936年编入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分队,任分队长。1937年8月14日,日本空军“王牌”“木更津”航空队数架飞机偷袭杭州笕桥机场,奉命率第二十二分队迎敌,与队友共击落敌机6架,己方无一损伤,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战后7天之内,1人击落敌机8架,日本木更津鹿屋航空联队队长,海军航空大佐石井义因此剖腹自杀。苏联通讯社称赞飞行员乐以琴打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就连乐以琴的战机“霍克———2204”号,声名也传遍了整个世界。甚至有欧洲商人提出以15倍的价格买下这架“神鹰”收藏。 乐以琴也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与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同年12月,在与日军空战中,其座机被敌击中。跳伞时,为避日军射击,张伞过迟,壮烈殉国。时年22岁。乐以琴死后,被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厚葬于南京城东的紫金山西麓,墓碑上有宋庆龄亲笔挽联:“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 横批:“精忠报国”。 其事迹曾被编入小学课本。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联华电影制片厂根据其事迹拍成影片《长空万里》。解放后,乐以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为革命烈士。
据说中央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均到此拍摄英雄故居,而且当时的“四大金钢”只有乐以琴是唯一有故居、有后人(旁系亲属)的一位。 所以,县文博馆唐国富馆长的应该专扩地维修打造乐以琴雕楼故居,并树铜像,表其生平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和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议,我们都以为然。
至此,我们的革命遗址遗迹野外普查工作便告一段落,据统计,我们此次普查在县文物第三次普查的13个革命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新查、挖掘了61处新的革命遗址遗迹。但是我们越发不敢说已穷其资源。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油然而生:凡路尽是红军路,凡水皆染红军血,青山处处有忠骨,姜城处处绕忠魂,红色芦山,红色故里,壮哉!美哉!
相关链接:特稿:揭密尘封 再现红色回忆——芦山县革命遗址遗迹普查日志(摘要)上(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