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范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8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通过谈判,国共两党达成了将留在南方八省边界十三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的协议。9月间,由蔡会文、方维夏、游世雄等先后领导的,从1935年春起便开始坚持在湘粤赣三省边界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的湘粤赣红军游击支队(以下简称为游击支队)在桂东的西边山接到中共赣粤边特委的指示信。信中说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共同抗日。指示游击支队可就合作抗日的问题与当地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但必须提高警惕,不能马上下山,一切待命行动。由于游击支队与项英、陈毅等失去联系已整整两年,因而对信中指示感到非常突然。出于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游击支队在经过甚为怀疑、不敢贸然轻信和半信半疑、未敢轻信到疑虑全消、完全相信的过程之后,派出代表与桂东县政府代表进行谈判,达成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5日,游击支队下山,集中于沙田进行整训,扩军。不久,奉命改名为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1938年1月中旬,湘粤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除老弱病残者另行安置,女兵全部回乡生产外,其余五百人左右的队伍,编成五个中队,一个宣传队,遵照“开赴大余县池江集中”的指令,分期分批从沙田出发,经江西崇义等地抵达池江,后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和第三营,踏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征途。
人民抗日义勇军离开沙田的前夕,遵照上级的有关指示,在与桂东县政府进行交涉后,着手组建新四军驻桂东沙田留守处(以下简称为沙田留守处)。1938年1月,部队离开桂东,沙田留守处正式公开设立,由十四名斗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游击队员和军政干部组成。配有短枪一支,长枪十四支,由顾星奎任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发动各界人士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想方设法筹措物资、经费,支援抗日战争;反对妥协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坚持抗战,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
沙田留守处成立后,以合法的身份,公开的进行活动,以极大的热情认真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广大劳苦群众,进步人士,开明士绅中产生了相大的影响。
一,大力促进桂东县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的成立。为组织成千上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抗日队伍投入伟大的反侵略战争,沙田留守处通过个别交谈,小型座谈会,出墙报,书写宣传标语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向广大民众讲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号召各阶层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日救国尽责任,作贡献。其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求民族解放,发扬民主,以求民权伸张,减租减息,以求民生改善”就是刷写在墙上的宣传标语之一。沙田留守处在与各阶层人士的接触过程中,努力寻求组织抗日群众团体的可能和方案。经过不懈的努力,多方交换意见,多次进行协调,有各界人士,特别是在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爱国主义人士的支持下,于1928年春成立了桂东县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