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毅敏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出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篇宣言的起草人就是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的赵毅敏。
9月18日晚,赵毅敏就住在沈阳的三经路,他亲身经历了这场民族灾难,见证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当夜,当枪声响起时,他意识到日本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因为中国共产党及满洲省委一直密切关注着日军的动向,对当时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日军迟早会发动这场战争。在日军彻夜的炮火声中,老百姓都慌了。“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发表宣言,告诉老百姓这是怎么回事”,抱着这个想法,赵毅敏根据过去开会讨论问题时互相交换过的意见,在驻地一气呵成地写就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手稿
因宣言发表在9月19日,所以又称“九一九宣言”。在这篇宣言中,他倾注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大义愤以及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迫切心情。同时,这个宣言也充分显示出一个二十多岁的革命者,已经具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敏锐的判断力。
这篇宣言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同时不失犀利,无含糊之辞,有助于劳苦大众明白事变的真相,坚定立场;说理直白,简洁,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的前因后果,有效地戳穿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谎言与欺骗;宣言与劳苦大众息息相关(“失业,死亡,流离,恐慌,饥饿,贫困,已达到空前的境地!一切物品与粮价突然高涨数倍”等),直接指出这次事变的危害,把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催人警醒;同时,这篇宣言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如:“不交租,不还债,不纳税,到地主家分粮去”“带枪到农村去实行土地革命”;它指明群众该怎样选择,直接号召人民群众该实际行动起来,以英勇的斗争去完成驱逐帝国主义的伟大任务。
为什么满洲省委能在第一时间发出宣言,直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侵略本质?赵毅敏回忆说:“日本人的侵华野心,我们事先知道,对有关问题已作过研究。”
为及时快捷地掌握东北各方面的情况,中央从满洲省委成立起,就考虑设立中央特委在东北的分支机构——“满洲特科”。1928年底,上海党组织派蔡伯祥到沈阳成立满洲特科,蔡伯祥任特科书记,刚从日本回国的共产党员赵唯刚任秘书长,受中央特委和满洲省委双重领导。蔡伯祥的公开身份是医生,在沈阳城内开了一家“首善医院”,赵唯刚的公开身份是东北讲武堂少校教官,在沈阳上层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特科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情报,营救被捕的同志。
1930年4月,特科通过各地的信息侦知,日军在长春建有驻十万兵的营房建筑,在会宁驻扎十个师以上,并收买土匪与白俄,武装大批军队,表明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进行武装侵略中国的准备。“九一八”事变前一个月,满洲特科人员在沈阳站等地发现日军的诡秘行动,判断“日本人要动手了”。满洲特科将这些情况向满洲省委和中央作了汇报,并通过相关渠道向东北军高层呈报,提醒注意。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每一次异常行动,满洲省委都要作认真的分析。“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发生后,满洲省委立即作出反应,发布了《万宝山事件及朝鲜惨案宣传大纲》,对日本人的侵略野心进行了揭露。其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小题大作,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占领满蒙这一企图,是一时一刻都不放松的,特别是当中国革命不断地向前进展的时候,国民党更加向帝国主义投降的时候,要想借着这样一个题目,来早日完成他们的企图!万宝山事件就是日本帝国主义预先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