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景区
抚顺西露天煤矿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08-27 23:00:5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抚顺西露天煤矿的背景

    ► 煤矿的发现与历史
    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其煤层厚度达到惊人的55米,矿坑绵延6.6公里,这里曾是日本争相抢夺的资源宝地。这座煤矿名为西露天煤矿,坐落于我国抚顺,被誉为亚洲第一露天煤矿。其发现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时期,当时人们便意识到,这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 初期禁止与开采历史
    然而,这座煤矿的发现地点位于皇家陵墓附近,清政府担忧开采活动可能触碰到“龙脉”,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根基。因此,他们做出了禁止开采的决定,这使得西露天煤矿得以暂时幸免于难。

    然而,随着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清政府陷入困境,连连败退并最终签订了巨额赔偿条约。为了偿还债务,清政府无暇他顾,迅速成立了华兴利公司,对煤矿进行无节制的开采。不幸的是,这座煤矿也引起了日本的觊觎。由于日本领土狭小、资源匮乏,这座煤矿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在1905年俄日战争后,日本更是将煤矿收入囊中,并持续开采了长达40年之久。

    开采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资源枯竭与关闭
    在这长达40年的掠夺期间,日本通过车拉船运的方式,从西露天煤矿中疯狂掠夺了近2亿吨煤炭,数量之巨令人咋舌。更甚的是,他们还将这些煤炭远销至东南亚等国,获取了巨额利润。直至1945年日军战败,西露天煤矿才得以重新回到我国手中。

    此时的中国,历经战乱,百业待兴,工业发展迫切需要煤炭支持。抚顺地区积极响应,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挖采技术,使得抚顺的煤炭产量迅速攀升,进而推动了当地工业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全国领先。尽管西露天煤矿的关闭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事实: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西露天煤矿的产量逐渐降低,这提醒着我们资源枯竭的现实。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开采可能给当地带来无法逆转的伤害。因此,在2019年,西露天煤矿最终不得不关闭。

    ► 环境破坏与安全隐患
    回顾这座煤矿长达118年的连续开采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分。在这期间,西露天煤矿共挖采出2.8亿吨煤炭,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今煤矿的景象却是满目疮痍,整个矿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天坑,其长宽深尺寸惊人,甚至达到了我国海拔最低点的称号。此外,天坑所占面积也相当广阔,达到了13.2平方公里,足以覆盖小半个澳门。

    天坑四周也伤痕累累,不仅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也损失惨重。黄沙漫天,使得抚顺露天煤矿如今成为一个暗藏危机之地。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夏季时极易发生泥石流和沙尘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也高,容易导致肺部疾病。此外,巨大的矿坑还容易积水,无论是雨水还是地下水都可能聚集其中,从而引发突水涌水等安全隐患。每逢雨季,矿工们需立即停工处理积水堵塞,而抚顺市每年需投入5000万元用于矿坑排水。这对于一个已停止煤矿开采、经济正面临下滑的城市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 生态恢复尝试
    此外,抚顺的天坑问题还带来了塌方的风险。根据2021年的调查数据,抚顺市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区域因天坑而面临塌方危险。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当地农业也遭受了严重打击。耕地的污染和地质塌陷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家园,前往其他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这座曾为我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煤矿,如今已遭受严重损毁。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铁西工人村生活馆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