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景区
铁西工人村生活馆
来源:沈阳公交网
作者:小林
浏览次数:
2025-08-27 22:51:2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工人村生活馆是2007年6月18日开馆的。该博物馆位于沈阳铁西区赞工街2号,是由20世纪50年代7栋3层红砖建筑的苏联式工人宿舍楼围合而成,这里是原工人村的一部分,占地1.5万平方米,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

    2007年6月铁西区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在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工人村旧居7栋苏式建筑围合进行了改造,建成了总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的工人村生活馆和1400平方米的铁西人物馆。

    进入工人村生活馆,人们就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当年的岁月。13户家庭(劳模、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当年的生活用品真实地再现了旧日的生活场景,简陋的桌椅、床铺、台灯、收音机、衣服鞋帽、挎包甚至粮票、布票,看过这些东西后,让那些经历过的人们感慨万千。建国初期,曾先后担任沈阳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沈阳市机械局副总工程师的叶剑英之子叶选平,也在工人村住了十余年,复原的13个家庭里,他是其中之一。

    除此外,还恢复了当时的“大合社”(相当于现在的菜市场、百货)、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原貌,以及不同年代13户典型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共展出老照片200多幅、实物5000多件,并于2009年增设了厂志馆、旧报馆、徽章馆、小人书馆。通过真实再现老工人村居民不同年代的生活风貌,生动反映了铁西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铁西人物馆以展示曾在铁西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全国各行各业精英的印迹为主,讲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工人村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工人聚集区,“这里曾经是新中国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象征,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闻名全国。它是中国最大、最密集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人生活的缩影,真实见证了东北工业发展历史及发展进程中工人阶级的酸甜苦辣。” 工人村是1952年按着苏联设计的“三层起脊闷顶式住宅”图纸建设的,1952年9月23日在沈阳西部一大片荒原上举行了奠基仪式,仅两个半月,到当年的12月就盖起了79栋大楼,建了3396间宿舍完成了一期工程,创造了当时沈阳建筑史上的“沈阳速度”。1954年续建13栋,1957年续建51栋。三次共完成143栋苏式风格的建筑,形成总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多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素有“东方鲁尔”之美誉的铁西区,曾为是共和国的工业长子而骄傲,沈阳的工人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工厂亏损倒闭,工人下岗失业,铁西变得冷冷清清,人们戏称“工人村”为“休闲村”、“度假村”,人们的情绪一落千丈。

    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集聚了沈阳市百分之六十六的工业产值及工业利税的铁西区如凤凰涅盘般走向了全面复兴,又焕发了勃勃生机。2002年至今,铁西老工业基地步入了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铁西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为“九五”末期2.8倍,年均增长百分之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27亿元,为“九五”末期3.9倍,年均增长百分之31.3;财政收入20.04亿元,为“九五”末期3.7倍,年均增长百分之29.9;直接利用外资4.63亿美元,为“九五”末期4.6倍,年均增长百分之35.7;固定资产投资159.28亿元,为“九五”末期5.6倍,年均增长百分之41.1。搬迁企业113户,置换土地3.5平方公里;37万职工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解决企业内债27.8亿元;吸引外资470多亿元,盘活土地及闲置资金420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

    现在,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正展现在世人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