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郁在《新思潮》上主要以潘东周的署名发表文章,著有《中国经济的性质》《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将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改造问题》等文章。明确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帝国主义侵略下半殖民地的封建经济,而且这种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的比重中占着极大的优势。”潘文郁的论述尽管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但他在阐明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前途方面旗帜是鲜明的,立论是正确的。推动了更多的革命知识分子、革命理论家、政治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中国社会问题,很多人包括李达、刘梦云和刘苏华等有影响的人物登门或函访潘文郁,一时,潘文郁声名大振。
潘文郁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1929年7月,中共中央曾致信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信中陈述中央急需理论人才,要求“至少要有像沈泽民、潘文郁这样的理论人才四五个”,可见潘文郁当时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潘文郁成为李立三的得力助手,他不但是李立三的左膀右臂,还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的“文胆”,在担任向忠发的秘书阶段,他代向忠发起草了长达九千字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体同志书》。
1930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停止革命文艺内部论战,统一对敌”的决定。潘文郁遵照中央精神,亲自到内山书店找鲁迅商讨,鲁迅赞成中央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左翼作家联盟,潘文郁出席了这次大会。
1930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潘文郁以《新思潮》杂志为阵地,同国民党反动文人、托派分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为阐明中国当时是帝国主义侵略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0年7月成立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年轻的潘文郁当选为委员,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都达到了高峰。
(作者:陈志华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产学研工作处副处长,《中国共产党襄阳历史》第三卷主笔人之一;李家武系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