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兼住室。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在中央分局及军委的领导下,连续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的胜利,使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遭到失败,确保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极盛局面。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
(1931—1932年)
位于新县城生产街56号,原旧址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房屋40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毁损,现只有前排七间和二、三排部分房屋,共18间,占地680平方米。旧址东临生产街,大门开在前排正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成立了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即在此办公。下设人民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拥护红军委员会及秘书处、事物处、招待处、妇女部、收发科、交通科等单位。除财经委外,所有单位均在此办公。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鄂豫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经济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
(1931—1932年)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位于新县城关第一中学校园内,原为“普济寺”,有前后两排房屋,每排三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一座四合院。后栋正殿内举办有“列宁号”飞机陈列展览。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2月,国民党一架“容克”式高级教练飞机,从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返航途中,因汽油燃尽,迫降在大别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陈家河河滩上。红军赤卫队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缴获了飞机,转运到新县卡房林家湾。鄂豫皖军委领导人徐向前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鼓励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随后组织兵工厂工人,克服物质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飞机装配修复。1931年夏,飞抵鄂豫皖首府新集,并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军委随即成立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局长龙文光,政委钱钧。局址设在县城北“普济寺”内。
“列宁号”首航飞往固始、潢川等地侦察敌情,空投四、五十捆革命标语、传单,震动了豫南。“列宁号”还远征武汉,进行侦察和示威,使武汉三镇的国民党惊恐万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敌人重要军事目标被迫实行灯火管制。
在反“围剿”斗争中,为了充分发挥“列宁号”飞机的战斗作用,在机翼下安装了两个挂弹架,教练机又变成了“轰炸机”。1931年12月24日,“列宁号”在黄安城丢下两枚炸弹,正炸中守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的指挥部,配合红四方面军取得黄安战役的胜利,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在中国革命史和空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
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在新县城关首府路西的一所宅子里。原有房屋60余间,座西朝东,北临小西街,南与县电影公司相连。解放初至九十年代此旧址房内均由居民居住,房内乱改乱建严重。1999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对旧址进行了修复,按原貌复原了首长住室、办公室及各委办的用房。现为三排两进院,均系灰砖瓦房,共18间,前排5间临街,檐墙很高,因设保卫局时将原房前檐后移三米,北起第三间有一个向东的拱券(xuàn)大门,其余4间各有一个拱券窗户,门框和窗框都用条石雕成,并装有铁窗棂。东檐墙还保留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枪眼。
这些都是当时驻扎保卫局时改建的,前排进深4.9米,中排进深7米,后排进深6米,中排北起第二间为前后通道,前院宽2.3米,后排院宽6米,两院北边都有配房,中排为格扇门窗,前院为局长办公室及保卫人员住室,后院为审讯室。
1931年7月,在鄂豫皖省苏维埃成立的同时,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