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的安源老后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这里设有各种商店和小饭铺,工人们常云集于此地,购物、喝茶或聊天。刘胜山的“刘协记”南货店位于老后街中段,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积约380平方米。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租用“刘协记”南货店,作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社址正式营业。这一天,合作社门前恭贺声不断,鞭炮齐鸣,门框左右贴着红对联,上联为:生财之道意在工农,下联为:合作经济利在民众。工人们成群结队涌向合作社,望着货架上五光十色的商品,大家喜笑颜开。工友们明白合作社的开办,的确来之不易呀。
消费合作社是1922年7月创办的,当时规模很小,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兼总经理。规模虽然很小,但合作社的意义却已深深地印在了工人的心中。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俱乐部从工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使工人能买到便宜一点的生活必需品,抵制奸商的中间剥削,减轻工人的生活负担,决定扩充消费合作社。工人们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终加薪外,每人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除老后街消费合作社外,还在安源新街设立分社。
正式开业后的消费合作社由易礼容任总经理,朱少连任副总经理。1923年3月,易礼容离开安源后,由毛泽民任代理总经理、总经理。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四个股,分别经营兑换银钱和贩卖日常生活物品业务,每股设经理一人,毛泽民为兑换经理,唐升超为粮食股经理,陈枚生为服物股经理,谭茂林为器用股经理。新街分社除设粮食、兑换两股外,还设立了南货股,社长为宁迪卿。合作社聘请营业员十余人,伙食由合作社供给,另发薪资数元,最多者不超过15元。林育英、毛新枚、毛福轩、李谓璜、周辅仁等都在消费合作社中当过营业员。
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毛泽民任总经理期间作了《消费合作社报告》,并主持制定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事公约》,共计17条,对总经理和各股经理的权限和职责,营业员的聘任和辞退,财经制度和营业时间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强调“本社人员应各尽职责”,如有失职者,由“总经理会同俱乐部主任团查明免职,并令其照数赔偿其损失”。为了方便工人群众购物,合作社营业时间定为“上午五时半至晚间八时半止”。另外,对生活费、来宾用餐、请病事假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合作社事务规章化、制度化,有利于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到1923年8月,合作社商店由一个增加到三个,管理人员和营业员增加到约40人。
合作社的经费首先是由工人们集资和俱乐部拨款,后来从部员中招股,并印发股票、铜元票和纸币,共筹得资金一万八千余元。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合作社专卖油、盐、米、布匹等工人日常生活品,这些货物由铁路工人顺便捎来,减少了运费,物价自然比市场上便宜。凡是工人俱乐部部员,可凭合作社发给的木质购物证到合作社购买低价物品,否则按市场价购买。此外,合作社还代售《向导》、《新青年》、《先锋》、《工人周刊》和《京汉工人流血记》等革命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