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身穿长袍,左手握拳,右手挟着纸伞,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地走在山路上,身后山峦肃立,风雨欲来……
这就是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中描绘的是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前往安源时的情景。
安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西部,创办于1898年,是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特意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开凿出的,是我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也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
1921年10月下旬,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湖南长沙来到安源,住在八方井的同乡、在矿上当段长的毛紫云家中。毛紫云找来在井下挖煤的同乡张竹林,请他陪同毛泽东下矿井看一看。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换上短装,手提一盏矿灯,来到巷口,决定到工作面去看看。张竹林急忙劝阻说:“不能去!小巷道很矮,要伏着身子才能爬过去,有的地方坡度很陡,上面又滴水,出了事,我担待不起。”
毛泽东笑笑说:“不要紧,你们天天在里面干活都不怕,我去看看还怕吗?”张竹林只好带路前行。到达矿工的工作面时,毛泽东全身是煤,满头大汗。张竹林向工友们介绍说:“这位是毛家师爷的客人,湖南来的毛先生。”毛泽东走过去,在一根坑木上坐下来,一个工人忙解下毛巾为他擦灰,毛泽东拉住工人的手说:“不用擦,没关系。”毛泽东问工人们每天要做几个小时的工作,做一天有多少钱?工人们说,除进班出班时间外,每天要做12个小时,干一天有8个毫子(铜钱),有的12个毫子。毛泽东同情地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生活真苦哇!”有的工人在一旁说:“没法子,只怪我们自己的命苦哇!”
毛泽东说:“你这个说法不对。我们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
说到这里,他顺手拣起一个小石头打着比方说:“一个小石头,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小石头堆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
一直到下午3点多,毛泽东才从井下出来。他这次在安源住了一个星期,走遍了安源矿区。
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当年9月初,毛泽东第3次来到安源,果断决定举行大罢工。9月1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因计划周密,强大的声势使路矿当局无计可施,只好同工人俱乐部代表签订了包含13款内容的条约,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白色恐怖下的一声惊雷,是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当中绝无仅有的一次胜利,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7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风尘仆仆从他家乡湖南赶到安源张家湾,这是他第7次来到安源。当天,他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即安源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安源、萍乡、莲花、醴陵、浏阳等地的党和军事负责人。在这里,毛泽东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作了部署,庄严地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兵分三路,直插潇湘,进攻长沙。
会议当晚,毛泽东伫立窗前,久久难以入睡,为抒发自己投身革命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以其特有的气质和浪漫,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压迫重重,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时隔3年后的秋天,毛泽东第8次来到安源,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来到这百年老矿。此次,他和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安源休整、扩军、筹饷。在安源期间,红军政治部印发了《红军士兵会章程》,并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召开全军活动分子大会。毛泽东还在俱乐部里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干部会议,帮助建立了安源市苏维埃政府。安源市苏维埃政府也召开了一万多工农群众参加的大会,热烈欢迎工农红军,毛泽东出席了会议,还发表了演讲,分析了形势,讲明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安源工农群众踊跃参加红军。“跟着毛委员当红军”成为当时安源工人的迫切愿望。看着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的矿工们,毛泽东顿时眼前掠过一道亮光:这些受苦受难的穷兄弟,能打眼、会放炮,不正是部队眼下正急需的工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