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科的领导者,周恩来率先垂范。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中提到,周恩来外出时间严格限制在清晨五时和晚上七时以后,尽量少走大马路,多穿小弄堂,也不搭乘电车到公共场所去。他通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尽管敌人把他当重点目标,却始终无法发现他的踪迹。《邓颖超传》中也提到,当时党的经费十分困难,周恩来每月生活费只有12元,邓颖超8元(比她当小学教师时少多了),此外分别有交通费5元和3元,平常吃回“狮子头”也属破费。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也说起了当时的拮据生活,“白天整天在外边活动,夜间要很晚才得回来,有时过午夜十二时。早晨四五点钟,在煤油炉上热点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又出去了”。
忠诚的源头是信仰。
被称为“红色大管家”的中央机关会计熊瑾玎,公开身份是上海“福兴布庄”的老板。在不以老板形象示人时,他就脱去绸缎衣服,换上打补丁的外套。经手无数钱财的熊老板,获得了“平生营钱物,一尘均不染”的美誉。
“党组织的很多经费都通过上海运往苏区,特科队员保护着一包包的真金白银”,苏智良说,“他们光明磊落,从没有想过侵吞革命经费”。
特科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当属“红队”负责人顾顺章叛变。1931年4月,顾顺章被武汉国民党特务逮捕。在安排船只送他去南京告密的同时,武汉特务向中统头子徐恩曾发密电“邀功”。这份电报落入了潜伏在徐身边的中共特工钱壮飞手中。之后,在周恩来等人的指挥下,上海的中央机关迅速转移,最终化险为夷。
1931年,周恩来离开上海前往苏区工作,之后特科工作先后由陈云、潘汉年等人领导。
苏智良说,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人们知晓的特科故事并不多。但这不妨碍英雄事迹熠熠生辉,正如莫斯科无名烈士纪念碑上那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