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一:走出塾塘乡
2024-09-02 09:57:54
作者: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盛夏,烈日灼烤着大地,水乡在蒸腾。黄泥小路蜿蜒向前,穿村过河伸向令人神往的省城。父亲怀着既紧张不安又激动企盼的心情告别了奶奶和姑姑,携带着简单的行囊,跟着爷爷徒步八九十华里,来到长沙城南门外妙高峰下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悠久,初为“城南书院”,继为“中路师范学堂”,再名为“第一师范学校”。此时,全校分三部分:师范部、附属高小部、国民教育部(相当于初小)。该校是当时省内自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兼备的建制完善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是三湘学子向往的学习园地。

    父亲考进附属高小部,时年11岁。

    进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是父亲学生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走出了塾塘乡,走出了湘阴,步入了社会。父亲在这里整整生活了三年,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这里学习生活的氛围,不但使他学识大增,更加快了他体魄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当时,正值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孔昭绶二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他的爱国精神集中反映在教育事业中。针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国家蒙受奇耻大辱,他把前任校长提出的以“诚”字为中心的“公诚勤俭”的校训,改为以“知耻”二字为校训的中心,贯穿着“公诚勤俭”诸义。1917 年5月7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召开的国耻纪念大会上,他作了长时间的演说,极力主张进行“军国民教育”,认为:我国历年外交失败,由无战斗实力以为折冲后盾,而世界唯有铁血可以购公理,唯有武装可以企和平。这一思想对父亲颇有影响,他在作文《言志》中写道:

    今之世界乃战争之世界,而强国之道莫贵工业。试观德国之强者日甚。昔德国亦弱国也,常与法战,累为法所挫……发明新式枪械,再与法战,大败法军。自是振兴工业,以至今日称雄世界无可不矣……故吾志习工业,以图工业振兴。

    孔昭绶治校非常开明,他主张学生参与校政,成立了学友会,课余时间自己管理自己。师范部学生以毛泽东为首开展了生龙活虎的学生自治活动。毛泽东任总干事,传播先进思想,在长沙学生界、知识界颇有影响。附小也于1916年10月21日成立了学生组织——学艺会。并陆续组织了讲演、美术、音乐、竞球、竞技、拳术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

    父亲从小随爷爷住读校中,因而很快地适应了附小的寄宿生活。面对校中丰富的课余活动,他如鱼得水。一年内,先加入了“以练习语言增加知识”为目的的讲演部,又加入了美术、竞球、竞技、拳术等小组活动。此外,他利用星期天走出学校,或去城内观市景,或到郊外赏自然。

    秋春之际是出游的好季节。一秋日,他与学友们游长沙,初至天心阁,“面对岳麓湘江而长株铁路绕其侧,舟车草木均可指数”,认为这是“本省第一最胜之地也”;继而于街市听“演说会”,见“男女杂遝而至,有童而龀者,有老而齿豁者,有短褐不完者,约而纪之,不下数千人”;又去画店赏画,一幅画深深吸引了父亲,“淡墨数笔,写侧势远山半角,具有凌虚缥渺之态”,善喜丹青的父亲,爱不释手,“展玩久之,本甚羡慕,或问价,曰百金,予为哑然”。真为父亲惋惜!

    春日,他邀学友岳麓踏青,并模仿《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写作文:

    环省多山,其西北之山,林整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岳麓也。……春季,百花争茂,而桃花之一片胭脂,染成红装满树,尤为可观。上行一二里,渐闻水声潺潺,及达山巅。巅有亭,即望湘亭也。……远望乡间,草衔长带,柳垂细乳,田间菜花,大地金黄。登斯亭也,则有去国怀乡,心旷神怡者矣……
读父亲十二三岁时写的这些作文,我仿佛看到少年时代的父亲登岳麓、游市井的活泼身影,既为他极尽学习模仿名人之作的幼稚笔触而暗笑,也能体会到当时他对喜爱之物而无钱换取时的那份心痒与无奈。

    父亲还有一种酷爱:读报。

    早在故乡读书时,他就常请在长沙谋生的叔叔寄报回家。唐家桥邮政代办所曾为父亲接送过一份份报纸。来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后,读报,不知方便了多少!

    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教室就在师范部的紧邻,离师范部阅览室不远。只要一有空闲,父亲就钻进去大饱眼福。从书报窗口,他看到了多彩多姿的学生生活以外的国家大事。求知若渴的父亲开始“论政”了,尽管许多观点很可能是报人的观点,他并不一定很理解,甚至于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地方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对内乱外患的忧虑却跃然纸上。《近日闻见录》中他这样写道:

    吾于某日课毕往阅览室阅报。见报载吴光新“以岳州、湘阴化为戒严区域,不胜骇异。吴光新阴蓄其志,欲一逞于湖南省久矣。今逢此时内乱纷纷乃乘机作乱,如政府不能先事预防之,或发生意外之变化,此则非独湘人之不幸,抑西南主义之大障碍也。继有中日银行与湖南之关系。日本在我国湖南开设银行以为吸收我国银钱之用。一省之财政完全寄托于银行,今湖南银行之纸币低落一至如是,若均为日中很行所极收。则全省之财政完全操纵于日人之手。物价之贵贱,汇水之涨落皆可以操纵之,而他日若迫我兑现,则尤为国存者之一端也。可悲也哉!

    1916年,是父亲少年时代经历的一个多事之年,客现地说,也是父亲迅速成长的一年。

    这年暑假一到,父亲便兴致勃勃地返回故乡。整理好一学期未曾居住过的居室,临窗放置一个小书案,把所学过的课本、书籍一一码放整齐。本欲“每日同妹温习片时外,或击球或踢毽或奉父母之命至附近游观”,过一个轻轻松松的假期。不料,却经历了一次被汤芗铭败兵洗劫的灾难。

    这年元旦,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复辟丑剧。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登基做了“洪宪”皇帝。但“好景”不长,83天后下台,并于6月6日在众叛亲离和国人唾骂声中死去。不久,袁世凯任命的湖南都督汤芗铭听说程潜率湘军大败北军,驻省湘军又将联合桂军进攻督军公署,大为惶恐。7月4日晚仓皇逃跑。所率败兵沿途到处抢掠,唐家桥亦未幸免。

    一日清晨,父亲听到隐约炮声,以为是乡间神庙活动所为,后才知是汤芗铭率兵北逃。第二天,败兵行至唐家桥,幸亏祖父携全家躲向颖珠山,家人未遭殃。然而当疲惫不堪的一家人返回新屋时,见到的是满目狼藉,衣物、器具抛撒在地……

    12岁的父亲第一次见到家遭败兵洗动后凌乱不堪的样子,很受刺激,心中充满气愤与无奈。开学后的第一篇自由命题的作文《暑假纪事》,父亲就记述了此事,文末叹道:“鸣呼!数十年来吾家之不幸,莫此为甚也!”

    此事过不久,又发生一件令父亲扼腕叹息之事——蔡锷病逝。

    蔡锷,是湖南人引以为骄傲的英雄人物。辛亥革命时在云南昆明发动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起义胜利后,任云南军政府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任护国军第一总司令。1916 年护国战争胜利,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同年9月患喉癌赴日本就医,于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清息传到国内、长沙教育会举行追悼大会,父亲随学校一同参加。会后特作《追悼蔡公松坡感言》,文章赞道:

    蔡公松坡,吾国之人才也……袁世凯背叛共和厉行帝制,无有声言反抗者,公耻之,起义云南,独立支持,百折不回,卒能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由此观之,而足以堪平乱御侮之任者,盖为公耳。今公已矣,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

    少年雄心,跃然纸上;一扫暑假面对败兵洗幼后的无奈!

    内乱,激发父亲戡平内乱之少年壮志;外患,引发父亲爱国御侮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记载了许多失地的屈辱。国土被列强蚕食、分割,这对于每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人,都会深感切肤之痛!

    1917 年,父亲正读高小二年级,地理课本既将父亲的视野扩大至世界,更将近代我国割让地之状况形象化了。

    一天夜晚,父亲于灯下打开地理书,日里所学的知识集于图集,一目了然。东西南北四方国土被瓜分之地,被觊觎之所,赫然在目,“小小丧失不可胜数”,“诚可为痛哭流涕也哉!”他痛言:

    夫吾一国之中,寸土尺地,皆我祖宗披荆斩棘,沐雨栉风,以积德而累功,以保世而滋大,不知若何艰难也。而今每任强国鲸吞鼓颐,蚕食张吻,掠我土毛,腥我天地,金瓯之国家遂成破碎之山河……

    对此,他感到“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他大声疾呼:我辈“若能时存卧薪尝胆之念,励精图治,何患收回割让地之不能乎!”

    何以解除内忧外患?父亲当时毕竟才十二三岁,正是人生崇尚英雄的阶段,很自然地,他希望如古今中外历史豪杰般的人物再现。

    他崇拜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古之圣贤豪杰其功最大者”。钦佩朱元璋由一僧人从郭子兴起兵,“后子兴死,诸将拥立乃将其兵,灭群雄,定都金陵……统一中国。”

    他读《俾斯麦传》,对这位世界闻名的德国铁血宰相,赞其少年之时即“阴以统一日耳曼为已任”,“深叹其坚忍之力,创造之功”,认为他是“强国之模范”。

    他自己也在思考,在探索救国济民之策,这在他的作文中多有反映。面对“人民之生计艰难困苦”之状,他写道:

    “救国之策如何?非特以米与之、以衣济之也。其最善者在多设工厂工艺别类。如机织缝纫令女子习之,木竹金工等令男子习之。其他如艺徒学校、采矿等均为救济之善法也。”

    “整顿金融即可安民,停止战争便利输运,商务自旺。”

    显然上述这些“策”,绝非他个人创造,而是吸收了当时社会上各种有识之士的思想,这些思想引起了他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父亲与萧三的相识与相交。

    1917年第二学期,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在湘潭附近的“黄氏族学”任教的萧三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学校办童子军归来。经介绍,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即聘其为附小教员,教英语、音乐两科并兼办童子军。父亲那年正上高小三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萧三成了他的老师。尽管萧三长父亲8岁,他们之间却有一种忘年之感。

    萧三读书时就曾以自己的方式抵制封建主义的教育方式,不甘作考试的奴隶,当了教师就更推崇民主主义教育,不用考试逼人,不搞突然袭击,不出怪题,多靠平时成绩。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学会了,考完了。萧三又是长沙城里童子军第七团团长,办童子军,以“为社会服务”为口号,他教学生练习生存本领,如目测、游泳、两根火柴点燃一堆火等。更注重平时做好事,教学生认清人群及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和为社会服务是责任和义务,尤其主张要为劳苦人做好事。这位年轻教师颇受学生欢迎。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开学第一天,抗战馆向“吉鸿昌班”授旗(组图)
·下一篇:无
·黄黎民和任弼时女婿武盛源等赴巴东考察红色文化——《奔红畴之路,大穿越之行,
·黄黎民和任弼时女婿武盛源等赴巴东考察红色文化——《奔红畴之路,大穿越之行,
·柳太猛:重走先辈长征路 红军精神代代传——记任弼时政委的嫡孙任继宁同志到湖北
·特稿:重走先辈长征路 红军精神代代传——记任弼时政委的嫡孙任继宁同志到湖北咸
·毛泽东和任弼时的革命情谊——毛泽东为任弼时同志题词
·深切缅怀党和人民的“骆驼” ——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
·胡振荣:在湖南省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湖南省举行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中红网: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黄黎民副主席参加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
·特稿: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黄黎民副主席参加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
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