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28日,21岁的吉米乘坐航班离开迈阿密。10天后,他与另外5名飞行员一起,加入了飞“驼峰航线”的中国航空公司。11月17日,吉米驾驶的飞机在执行任务途中失踪。这位年轻的勇士,从此长眠在他曾多次飞越的大地上。
“我最后一次见到吉米是在1942年9月,在他即将前往中国的时候。”吉米的表弟、现年90岁的鲍勃·威勒特对本报记者说,吉米对能去中国真的感到很兴奋,他当时一直在研究中国战场,并渴望成为一名为中国运输物资的飞行员。
吉米最爱飞行,希望到中国战场发挥作用
吉米的全名是詹姆斯·布朗。鲍勃说,表兄风度翩翩,是父母的宠儿,家里人习惯把詹姆斯·布朗叫做“吉米”。
飞行是吉米的最爱。鲍勃回忆说,1941年5月,20岁的吉米刚高中毕业就去了英国。“吉米整天与水上飞机打交道,主要职责是把飞机从制造厂和码头开到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岛上的机场。那段时间,他驾驶过各种各样的飞机。”
1942年3月,在英国工作10个月后,吉米回到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温内特卡的家中。鲍勃说,当时泛美航空公司主动联系吉米,他们急需飞行员,驾驶道格拉斯C—46和C—47等机型,执飞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之间的航线,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驼峰航线”。当时,主要承担这条航线上运输飞行任务的是中国航空公司和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
鲍勃说,当泛美航空公司飞行队长斯威特和吉米谈起,中国因物资补给通道被切断,面临基本口粮都无法保障的困境时,吉米觉得自己可以在中国战场发挥作用,中国人民需要他这样的人去飞,以运送他们需要的物资,所以就决定去“驼峰航线”执行任务。吉米的父母对他的决定非常担心,因为他们知道他将驾驶的飞机不仅没有任何武装防护,而且速度较慢。然而,吉米最终成功说服父母,让他们相信他会平安无事。
那是盟军在亚洲战场最艰难的岁月。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是轰炸香港和仰光,接着切断了滇缅公路,大量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中美两国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昆明至印度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后来被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用这条航空线路来代替滇缅公路,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这条空中通道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等进入中国云南和四川,全长约800公里。
69年后,亲人找到吉米驾驶飞机的残片
1942年10月7日,吉米抵达印度,随即加入了飞汀江至昆明航线的中国航空公司。
“驼峰航线”要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边缘飞行,海拔高度接近当时飞机爬升高度的极限,此外还有日本军机的拦截,再加上沿途的山脉经常云雾缭绕,飞行相当危险,众多飞行员因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吉米就是其中的一员。
“1942年11月17日是我们最后一次知道吉米的情况。”鲍勃说,当天,吉米的父母接到一封从昆明发来的电报,说吉米的飞机在从昆明飞往汀江的航线上失踪了。“6个月后,美国国务院签署了死亡证明,说没有飞机和机组人员被发现的迹象。据推测,包括吉米、一名中国通信兵和另外两名美国飞行员在内的4名机组人员均已经死亡。”那一年,吉米21岁,已经订婚,他的父母哈丽特和赫伯特·布朗永远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1993年,我从银行退休,开始寻找关于吉米飞行的记录。”鲍勃说,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2010年9月,鲍勃和他的妻子率领由17位中国航空公司协会成员组成的团队来到云南,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昆明、片马和大理寻找相关线索。在昆明,他们见到了撰写“驼峰航线”故事的年轻中国作家刘小童。刘小童在研究中发现,吉米驾驶的飞机曾经发送两条电台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确认飞机失踪时的飞行路径。2011年10月,鲍勃筹集足够的资金回到中国继续失踪飞机的找寻之旅。他在大理苍山马龙峰,发现了中国航空公司编号为60的飞机残骸。那是一块标记有4681号码的残片,与道格拉斯飞机记录相吻合,它来自吉米驾驶的那架失踪飞机。
希望发掘飞机残骸,把吉米带回家
2008年11月,鲍勃出版了《一家战争航空公司:泛美中国航空公司及其飞行员的故事》一书,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中美飞行员在战争年代共赴生死的故事。他说,大约有150多名机组人员为中国航空公司的发展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中一部分是美国人,但大部分是中国人。
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驼峰航线”联合部署搜索救援案件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共损失飞机563架,其中有107架失踪,损失的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驼峰航线”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33477名战斗人员。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