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走上前线,但我不想给你戴上戒指,因为我可能不会回来。”面对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77岁的尤里·列昂尼德·斯科尼亚科夫轻轻哼唱这首苏联老歌《小灯火》。1938年6月,父亲列昂尼德·伊万诺维奇·斯科尼亚科夫(下称伊万诺维奇)前往中国前,给母亲伊万诺芙娜哼唱的,正是这首歌。
如今,飞行员伊万诺维奇的名字镌刻在位于南京王家湾的抗日航空纪念碑上。25日,尤里向来自南京的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讲述这段二战年代感人的爱情故事。
抱起新生的儿子,严肃的他哈哈大笑
退休前,尤里在莫斯科郊区的飞机制造工厂担任工程师。选择这个职业,时常让他想起长眠中国的父亲。由于母亲不希望独子再上战场,尤里没有跟随父亲飞上蓝天。而尤里对于父亲的所有记忆,都来自母亲伊万诺芙娜的讲述。
1938年1月20日,在莫斯科郊外军属宿舍里,26岁的母亲生下小尤里。当年5月,正在后贝加尔军区执勤的伊万诺维奇立即申请假期,回家探望刚出生的儿子。
“听说父亲一向很严肃,但当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抱起襁褓中的我,还是哈哈大笑,并给我取名为尤里。”尤里说,就在探亲期间,父亲接到命令,加入苏联志愿航空队,前往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尽管万般不舍,坚强的伊万诺芙娜依然为丈夫备好行装。
6月初出征命令下达前,空军上尉伊万诺维奇把母子送到莫斯科州,拜托亲戚照顾他们,然后返回部队,随同苏联志愿航空队飞往中国。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
1938年8月16日,日军大量飞机轰炸武汉,伊万诺维奇奉命起飞迎击日军,空战中不幸被击中,受了重伤,但英勇的他仍坚持将飞机飞回基地,大约半天后不治身亡。不久,伊万诺芙娜收到一封“三角信”——来自国防部的阵亡通知书,得知伊万诺维奇英勇殉职。
“母亲没在我们面前哭,她只是不停地抚摸着父亲的遗像,久久不肯放下。”父亲是什么样子、在中国何处阵亡、如今是否还有遗迹……这一个个谜伴随着小尤里的成长过程。
哼唱《小灯火》,她等着丈夫归来
尤里开始在俄罗斯找寻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他找到父亲的入党申请书,泛黄的档案上,有父亲黑色墨笔留下的手迹。但这远不能满足尤里对父亲的好奇。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尤里开始探寻,就在寻觅过程中,他第一次被父母的爱情故事打动。
他从父亲的大姐处获悉,1909年4月16日,父亲生于圣彼得堡南边的小城巴甫洛夫斯克,他是个苦命的孩子,父母早逝,留下兄妹三人。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小时候,伊万诺维奇与大姐被送到孤儿院,小妹玛丽则被姥姥收养。正是在姥姥家,年轻帅气的伊万诺维奇第一次见到美丽的俄罗斯少女伊万诺芙娜。
“父亲是一个很优秀的人,16岁就加入共青团,1935年,更是从位于乌克兰东部城市伏罗希洛夫格勒的第二航空军事学校毕业,入伍并成为一名飞行员。”尤里说,在母亲的记忆里,父亲心灵手巧,当年一个村子只有一两部收音机,父亲竟研制出简易的扩音器,装到收音机上,让全村人听到广播。
真要嫁给这个飞行员?伊万诺芙娜非常犹豫,就像她一生哼唱的《小灯火》唱的那样:嫁给一个军人,便意味着他将来不可能回来。但爱情之火在两个年轻人心中越烧越旺,1936年的一天,伊万诺维奇单膝下跪,给妻子戴上戒指,并发誓要爱她一生。
他们确实相爱一生。伊万诺维奇牺牲后,伊万诺芙娜没再结婚。她相信,也许有一天,年轻的丈夫会推开家门,甩掉军靴,端详着她端出一杯伏特加。直到前些年去世前,她仍在等待丈夫归来。
两件裘皮大衣,成了尤里家传家宝
“列昂尼德·伊万诺维奇·斯科尼亚科夫是你父亲吧?我看到他的墓碑啦!”1989年5月的一天,一位久未联络的小学同学把电话打到尤里家中。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当年10月1日,苏联电视台转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建国40周年阅兵式,还介绍曾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苏军士兵,播放武汉解放公园里苏联空军志愿队纪念碑的画面。小学同学看到后,立即通知尤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