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配合解放军攻城立下了特殊功勋。
三是“新”,新兴城市。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在一百多年前,石家庄还真的只是一个小村庄。据获鹿县清光绪二十四年人口调查,石家庄村共93户,男女老幼532人。到1902年前后,石家庄村的面积0.1平方公里。不足200户、600口人。由于偶然的因素,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石家庄成了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交汇点,正太总机厂、大兴纱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及银号迅速兴起。开启了石家庄由乡村向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进程。民国初年,又变为石门市。1947年12月改为石家庄市。1968年2月3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仅仅四十多年时间,市区人口从60万急速扩张到286万。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1016.3788万人。经过短短100多年的发展,石家庄成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是“特”,地位特殊。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作为我军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开创了"解放大城市之创例", 把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条件。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取得了 “三大战役伟大胜利”。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孕育了新中国政权的雏形,绘就了新中国的蓝图。 石家庄:是新中国的孕育地,共和国的奠基之城,“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进京赶考”从这里出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中国革命史上,西柏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它也被公认为继井冈山、延安、遵义、瑞金五大革命圣地之一。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当时只有85户人家。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期间,这里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由于西柏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滩地肥美的自然条件,这一带曾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于4月13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在短暂停留后,毛泽东从阜平县花山村出发,于5月27日到达建屏县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和先期到达西柏坡的周恩来、任弼时等会合。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然指挥所地处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的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期间408封电报从这里发出。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173个师,合计154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席卷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战胜敌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
当年,周恩来曾说:“我们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关于党中央、毛主席共发出408封电报,美国人曾责问蒋介石: “你有飞机,可以坐飞机指挥却为什么总打败仗?而毛泽东没有飞机,靠电报指挥,为什么却总打胜仗?”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虽然时间短暂,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进驻香山。
如今,历史的车轮又走过了76年。今天,就让我们聚焦这片土地上的几个时空坐标,一起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追忆它76年前留下的英雄印记。
二、解放石家庄战前形势
1945年,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命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石家庄,对石家庄实行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周恩来一行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深入虎穴、与国民党展开了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