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是春色满园,投身于土改工作的邓颖超不时地给周恩来写信倾诉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看到邓妈给周爸写信,七岁的李讷也要给周爸写信,她写道:
周爸爸:你好吗?我好,邓妈妈好。我现在会做事情了。代问爸爸妈妈好。亲周爸爸。
邓颖超在这封信中加写道:
这是女儿自动给你写的信,另外一张画,画的时候,她说重要得很,要好好画,因为不比给亲爸亲妈画呢。
小李讷知道她的周爸爸一定会喜欢这幅画,但她不知道此时周爸爸正协助她的亲爸爸紧张忙碌地指挥陕北和全国的战争,周爸爸一时还顾不上给她和邓妈妈回信,直到中秋月圆:
超: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
他们已经分别半年多了,周恩来仍满心赞成妻子想在东边多留半年的提议,他写道:“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也会更结实而年轻。”
而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们俩你东我西继续在两条不同的战线上工作,邓颖超还是时常给丈夫写信,周恩来很忙,但也会抽空回信,仔细解答邓颖超在土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1948年4月,分别了一年多的夫妻俩终于团聚了,久别重逢,彼此都有说不出的喜悦。当时毛泽东还开玩笑地对邓颖超说:“你这个后勤部长没有当好啊,这么久你连到前线来慰问一次也没有啊,可苦了恩来呀。”周恩来则笑了笑回答:“没关系,有通信联系,也等于见面了。”
战争年代奔波不定的生活使邓颖超的健康严重受损,多年以来她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同疾病作斗争,周恩来也以他特有的方式帮助、鼓励妻子医治和战胜疾病。
1951年3月,邓颖超到杭州养病,正值南方早春时节,春风和煦,美景良辰,她很希望周恩来能和自己共享,所以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收到妻子的来信,周恩来一改平日的严肃,下笔颇带调侃:
超: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
邓颖超也很默契,她迅速回复:
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
这回周恩来可是第二天就赶忙回信:
超: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
他最后写道:
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恩来的保健护士许奉生至今提起周总理和邓大姐之间的情感还十分激动,她说:
有一天晚上,邓大姐因为感冒提前服安眠药,还没等上床,药力就发作昏倒了 ,我进来看见给她扶住后,急忙去找值班医生,正好从总理吃饭的饭桌前跑过去,惊动了总理,总理就赶紧进到大姐卧室,一看大姐昏倒的样子,马上就喊:“小超!小超!”声音都变了,我当时以为是喊小曹,我想这里没有小曹,后来我马上明白了是喊大姐。这么几十年过去了,我很难忘记这件事。
特殊的保温杯和小炕桌
为人民服务,渗透在周恩来日复一日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新中国成立后,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甚至高达十八九个小时。“文革”期间,为使党和国家的工作正常运转,并尽量减少“文革”所造成的损失,周恩来苦撑危局,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八个小时。
作为妻子,邓颖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作为周恩来最亲密的战友、同志,一名共产党员,她深知周恩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她不能干预影响周恩来的工作。
由于周恩来白天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办公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夜里,邓颖超和他作息时间不同,就只能经常用便条留言来敦促丈夫尽量休息。
一张便条这样写道:
你的胃经过医生诊断后,并不是胃本身不好,而是因为长时间饥饿和吃一些冷热不均的食物导致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虽然这么写了,但邓颖超也知道要让日夜操劳的丈夫好好休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遇到周恩来外出顾不上吃饭的时候,邓颖超就让丈夫身边的工作人员用一个保温杯装些面糊糊或稀粥带着,在途中或工作时充饥。
当周恩来夜里长时间坐着办公时,夜半醒来的邓颖超就会焦急地踱到办公室门口探探头,或轻声地叫丈夫起来活动活动,但周恩来常常是回答一声后又埋头继续工作了。好不容易要上床睡觉了,周恩来还要抱上那些没看完的文件在床上批阅。邓颖超看他窝着批阅文件实在不舒服,就让人做了一个专门放在床上写字用的小桌子,没想到这使他办公的时间又延长了。
周恩来卫士高振普熟悉周恩来的工作习惯,他回忆道:总理每一次离开办公室到睡觉房都要带一个文件,特别是“文革”以后,这个文件越来越厚。为什么呢?就是他白天的时间去会见外宾,把时间占掉了,回来以后,紧急文件处理完以后,他还有好多东西要看,那就到睡觉房来看。一个钟头,两个钟头,最长的时候可以看六个钟头,也就是说,忙碌一天的周总理还要在床上继续办公六个钟头。
周恩来的卫士高振普对此印象深刻:
总理和邓大姐吃饭是非常简单的,他们一般是两菜一汤,两菜呢就是一荤一素,每个星期都要吃两次到三次粗粮,就像玉米面啊,或是高粱面、高粱米。剩下的饭菜能够留着下顿吃的,他就不让工作人员倒掉,要留着吃。
周恩来夫妇一直过着节俭、朴素、清廉的生活,他们也和其他在西花厅工作的人员一样按月交水电费,决不搞特殊化。外出坐车,凡出去理发、会朋友、看演出等私人活动,他们都要照章付费。周恩来因病到外地休养,邓颖超不放心,跟着去照顾,她的食宿费就由自己付。邓颖超说周恩来是因公休养,自己不能沾他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