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恋情>>正文
为民族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夫妻
2013-05-23 17:04:4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吴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回族家庭,而她则是彝族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女儿。他们因民族解放事业而牵手,为民族发展事业一起奋斗,他们是一对真正的革命夫妻。他们就是李长猛与陇若兰——

    有勇有谋,建功鲁甸解放

    1921年,李长猛出生在云南昭通一个贫苦的回族家庭。小时候,母亲希望他去清真寺念经,将来成为一名阿訇,而李长猛更想读书,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1936年,李长猛在昭通中学读书期间,受到爱国进步思想的熏陶。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李长猛和同学一起,到街头、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开展募捐支前的活动。1939年,李长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回族中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之后,他从事过地下工作及学生运动,还在山区打过游击。

    1949年8月,云南全省解放前夕,李长猛被调往中共滇东北地委任委员兼群工部长。此时,昭通的工作局面尚未完全打开,为此,地委决定派滇桂黔边纵的一个团渡过牛栏江去发动群众,组建部队,形成游击区,选择时机解放昭通。

    昭通是曾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的家乡,当时,他的三儿子龙纯曾就盘踞在巧家一带。龙纯曾仰仗着父亲这棵“参天大树”,在乌蒙山区的彝族同胞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离开滇军后,他纠集了一伙地方势力,打出“西南人民革命军尹武纵队”旗号,自任司令。此前,已流亡香港的龙云一直由中共地下党员张增智策动起义,因而,组织上决定让李长猛冒名张增智,前去巧家与龙纯曾谈判。

    考虑到要与彝族同胞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李长猛要求带着陇若兰一块儿去巧家。陇若兰在彝族群众中颇有声望,且曾经协助策反过龙卢集团中举足轻重的60军21师在长春的起义,因而有对敌工作的经验。陇若兰回忆说:“因为我在彝族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而且跟龙纯曾他们家是亲戚,所以组织派我先去进行说服工作。到了那里,我才了解龙纯曾是白天睡觉,晚上处理事务。于是,晚上我跟他以聊天的形式讲了我父亲起义的前前后后。我告诉他要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才是正确的、有希望的道路。”

    正式谈判时,李长猛提出3个条件,一是龙纯曾派两个团到沾益前线支援解放军,二是派兵攻打贵州威宁,三是不得与解放军发生冲突,为解放昭通的解放军让出道路。经过再三考虑,龙纯曾同意只接受第三个条件,显然他还想继续雄霸一方。尽管谈判没有取得成功,但李长猛走后,龙纯曾手下的两个团还是迫于形势开往会泽宣布了起义。

    李长猛结束谈判从巧家返回者海后,根据时局发展需要,兼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区纵队第六支队新编32团党委书记。这样一支新生的游击力量,为一举解放昭通提供了保障。

    11月下旬,李长猛亲率32团1个营进驻桃源镇,大张旗鼓地成立了“桃源镇解放委员会”。中共巧家县委派出的1个营和会泽方面派来的1个连也先后到达桃源,兵力部署到鲁甸县城外围,依托文屏山形成了东南西三方包围的态势。为了实现鲁甸县城的和平解放,李长猛利用关系顺利进入县城,见到了县长田福武,宣讲和平解放政策,要求县里的各方武装放下武器,迎接解放大军进城。就这样,鲁甸县城未放一枪一炮就实现了解放。此时,上级专门从昭通组织了100多名中学生来到鲁甸,协助新生政权的建立工作。李长猛将这些学生组建成宣传工作队,交由团政治部主任朱君毅负责,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在受苦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六支队从严惩治了两名称霸一方的土豪劣绅,更是受到了群众的拥戴。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3师129团的1个营正式进驻鲁甸,4月1日,昭通专员公署接管代表李剑秋派周玺前往鲁甸接管县政府,同时废除国民党党部。此后,相继成立了中共鲁甸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开始征粮、剿匪和建政工作,新中国的鲁甸县地方政权从此诞生。

    潜伏与策反

    陇若兰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陇耀。1943年,在陇若兰初中毕业时,李长猛成为她和另一位同学的家庭教师。上课的时候,李长猛经常向她们提出一些有革命倾向的问题,而每次都是陇若兰第一个回答出来,因为之前陇若兰就有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萌芽。

    李长猛当时是中共昭通特支书记。广泛接触青年学生、发现和培养进步青年是他的任务之一。他教陇若兰她们不久,就借给了陇若兰一本用牛皮纸包着外壳的书——《西行漫记》。陇若兰现在还记得,自己拿到那本书时感到既神圣又激动。她回到家找个僻静的地方,废寝忘食地看完了这本书。通过这本书,她才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才是挽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救星,从此,她心里有了一盏明灯,有了前进的方向。此后,李长猛又相继借给她毛泽东的《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及小说《新生代》等。不久,李长猛去了昆明,经常给陇若兰寄《新华通讯》。

    后来,陇若兰到昆明上学,有了更多接触李长猛的机会。“有次,长猛来学校找我,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谈话地方,就在学校前面的一大块荒地坐下来,顶着烈日谈了三四个小时的话。从日本投降谈到‘五华山事变’,谈到今后的国内形势,总的看法是内战不可避免,革命前途仍是光明的。他走后,我回到学校已被晒得满脸通红。一位女同学半开玩笑说:‘看你好兴奋哦!’我想,那时我就对长猛有好感了。”

    “一二·一”运动和“李闻惨案”发生后,陇若兰常到李长猛宿舍找他,倾诉自己的感受,聆听他的观点和分析。当时李长猛是中共云大特支书记,组织分配他在二线工作,负责一线党员与省工委的联系。陇若兰说:“我当时曾误解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下慷慨激昂地讲话是因为胆小,不知他那时有特殊任务,要尽可能少地抛头露面。我知道他很忙,但不好多问他在忙什么。”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熟悉和磨合,陇若兰感到自己的心离李长猛越来越近了,“我对他由最初的崇敬之心转为依恋之情”。但由于陇若兰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李长猛的秘密身份,他们不敢任由感情的发展。后虽确定了恋爱关系,但还是约定不能公开关系,以免引起旁人的好奇和注意,造成李长猛身份的暴露。

    1946年夏,李长猛向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侯方岳汇报了他与陇若兰的恋爱关系,同时汇报了陇耀来信让陇若兰去北京读书,并到东北看望他的情况。

    侯方岳和李长猛分析了陇耀在滇军60军中的作用,认为陇耀虽然是个师长,但他是卢汉的亲信,为人正直,讲义气,军中有不少亲如手足的拜把兄弟,在60军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人研究后决定,由李长猛说服陇若兰到东北去做她父亲起义的思想工作。侯方岳立即向中共南方局领导吴玉章同志作了详细汇报,中央认为这是对滇军将领做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

    李长猛在侯方岳的指示下,做了陇若兰的思想工作。陇若兰也认为父亲不能为反动腐败的蒋介石集团卖命,应反戈一击,早日起义。李长猛告诉陇若兰如何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并交代她要学会打枪,要注意陇耀身边的特务活动以及如何用书信反映陇耀的情况等等。李长猛叫陇若兰给他写信不要写真名,而写“云大张文锦收”就可以了,信的内容尽量隐晦一些。

    那时,陇耀正率部驻守在吉林海龙一带。性格直爽、敢作敢为的他因受不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气,经常口出怨言。1947年1月,经过两个月艰难的跋涉,陇若兰和母亲来到了陇耀身边。陇若兰她们给陇耀带来了朋友们的问候和家乡的土特产品,让陇耀感受到家庭和亲人的温暖。晚上陇耀有空时,父女俩围坐在火炉边促膝谈心。陇若兰绘声绘色地讲着沿途的趣事轶闻,也讲昆明学生运动,分析蒋介石集团如何不得民心、如何反动,打内战没有出路等。陇耀对陇若兰讲的事实既不反对,也不表示赞同。但有几件事还是让陇若兰看出他矛盾的心情。

    在一次谈话中,陇耀说:“报上(国民党的报纸)说潘朔端被俘,这些都是骗人的,打日本人的时候他很勇敢都没有被俘过,怎么打内战他就不勇敢了?实际他是起义了,报纸不敢登。”陇若兰也趁势说出自己的看法,她知道父亲和184师长潘朔端交谊甚笃,也知道潘是在辽宁海域宣布起义,所以说:“国民党报纸扯弥天大谎,宣传潘朔端是受伤昏迷,不幸被俘,这怎么可能呢?实际上是潘将军识破蒋介石的阴谋,弃暗投明。”对陇若兰的话,陇耀在心里是同意的,但是陇耀仍然担心她血气方刚惹出是非,就说:“小孩子对政治问题少插嘴。”

    陇若兰提醒父亲:“蒋介石要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不仅想消灭共产党,连李公朴、闻一多这样著名的民主人士说了几句公道话都会被枪杀,连手无寸铁的学生也遭到血腥屠杀。他要消灭一切异己,就更不放心你们带枪的杂牌部队,爸爸你要清醒啊!”女儿的话让陇耀心中的忧虑更深了。经过多次工作,陇耀终于承认,对反蒋起义也想过多次,可他仍下不了这个决心。

    陇若兰将父亲的思想状况和对形势的看法,用暗语写信告诉了李长猛。她特别汇报了滇军将领心中存在的蒋介石信不过滇军,中央军欺侮滇军,滇军觉得不起义不行,但又不想背叛卢汉的矛盾心理。正是陇若兰坚持不懈的工作,为陇耀后来率部参加滇军60军起义奠定了基础。

    正确把握政策,真心帮助各族群众

    李长猛曾说:“民委工作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时间长达22年。”上世纪50年代,李长猛主管云南省民委工作,围绕着“疏通民族关系、团结生产进步、对敌斗争、和平协商土改、直接过渡”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昆明市回民大多数是城市贫民,没有固定的职业,在新中国成立前比较贫困,许多人靠摆小摊、卖烧饵块和松子等为生。李长猛到北京开会时,听取了北京、天津等地开办街道企业帮助回民就业的经验,得到很大启发。回来后,李长猛与昆明市民委商量,由省民委拨给经费,开办街道企业,成立了回民饵块厂、五金厂、帆布厂等,解决了许多回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这些企业办得很有成效,并有所发展:五金厂后来成为昆明市开关厂,帆布厂成为劳保用品厂,饵块厂也一直办得很红火。

    为做好伊斯兰教工作,李长猛经常与马惠亭、马兰亭等著名阿訇接触,交流思想,给他们讲解政策,帮助他们处理有关事务。1958年后,党的宗教政策受到“左”的干扰。1963年,李长猛到北京参加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全体委员会,并当选为委员。会上,李长猛看到一个《十禁止六保证》的文件,感到不妥,就在会上发言时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说全国各地时间条件不同,不能一刀切、一个样,有的地方可以推行,有的地方则不适用。正是李长猛的工作和坚持,使得昆明的回族群众在“文革”中受到的冲击较少。

    1974年,在中央处理“沙甸事件”的会议上,中央工作组组长袁牧找李长猛谈话,李长猛向他讲解了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特点,还讲了伊斯兰教的“五功”等,希望他正确理解回族和伊斯兰教。袁牧问他对宗教的态度,李长猛用马克思和毛泽东对宗教的论述来回答了他,意在说明信教和不信教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应由他们自己决定,别人不能“代庖”,并明确表示自己反对关闭清真寺。

    1977年,当时的云南省民族边疆工作委员会主任孙遇亭让李长猛组织滇西、滇东北回族参观团,李长猛在参观团学习大会上谈了自己对“沙甸事件”的看法,坚持认为“沙甸事件”不是反革命武装叛乱。李长猛在处理“沙甸事件”中坚持了不畏上的精神和正确的宗教观,积极维护了回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半个世纪的牵手

    1950年李长猛与陇若兰结婚。婚后他们聚少离多,1953年,陇若兰调到云南民族学院工作后,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家庭。陇若兰说:“结婚前我们生活在理想王国,结婚后才面对具体的家庭生活问题,也才更深入了解彼此的人品和习惯。长猛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优、缺点都很突出,固持己见、过于直率是他难改的毛病,而他的优点也很有特色。”

    在民委工作期间,李长猛是公认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模范。1955年,李长猛家搬到青云街蔡家巷民委宿舍,与民委干部有了较多接触。李长猛的母亲因为苦日子过惯了,好衣服要出门才穿,在家都穿得比较破旧。当时民委管人事的干部看在眼里,心想李长猛家上有老人,下有几个孩子,经济可能比较拮据。于是跟李长猛说,人事部门的干部共同提出要给他们家困难补助。李长猛一听就急了,说是母亲多年养成的节俭习惯,他们家经济并不困难,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回到家后,李长猛急忙跟母亲强调不要再穿破烂的衣服了,民委干部会因此要给他们家补助,这怎么能要。

    上世纪70年代,李长猛带一批干部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同去的干部对陇若兰说:“李主任太死板了,到了上海,我们说离杭州不远,要求去杭州看看,他都不同意。说‘不能用国家的钱游山玩水’。”李长猛主编《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期间,各州县到昆明编书的同志,常会带些土特产送他,贵的东西如香烟,他坚决退回,土特产要付钱才能收下。

    李长猛自己生活节俭,抽烟只抽便宜的春城牌香烟。陇若兰曾劝他多次,如果不能戒烟就抽好些的。李长猛则说:“香烟都一样,分什么高档的、低档的。”陇若兰曾经给他买过一件50多元的棉布衬衣,他说了好些次买贵了,要陇若兰以后不要买这样的了。但他的亲朋好友有困难找他时,他都会几百元地给。李长猛还资助过一位傈僳族的姑娘读书。陇若兰说:“当得知民委没有经费资助困难学生时,他直接从衣兜里拿出500元给了她,并带她到家里吃饭,让她每月找他拿钱就是了。后来这位姑娘毕业回老家当了教师。”对此,陇若兰也曾有过怨言:“对外人他总是热情无私,对自己的孩子却苛刻严厉。他只要打个招呼,女儿就可以在近点的地方工作,儿子也不用大老远去西北当兵。他却说‘越远越好,让他们去接受锻炼’。”但后来,陇若兰慢慢意识到,李长猛对孩子们的严苛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爱,是更负责任的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狼烟散尽 解密抗战时期的地下联络点——“百花深处”
·下一篇:王景清与李讷走过近30年岁月: 风雨携手朴素人生
·孙伟静、牛国艳、徐雅萍:安师大文学院学子“革命摇篮”调研红色文化(组图)
·特稿:安师大文学院学子“革命摇篮”调研红色文化(组图)
·王佳慧、刘鹏云: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
·特稿: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徐光华、徐雅萍:安徽师大学子井冈山革命圣地祭先烈(组图)
·特稿:安徽师大学子井冈山革命圣地祭先烈(组图)
·余圆亚、刘令洁、刘瑜晴:追忆往昔,河南大学生重走长征之路诵党歌——记洛阳师范学院
·特稿:追忆往昔,河南大学生重走长征之路诵党歌——记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重走长征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将军、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钧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