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精神大观>>北大荒精神>>正文
奏响时代最强的旋律――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
2010-12-04 03:31:5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傅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哈尔滨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与国内其他的博物馆相比最为独特的地方:一面墙,一面人名墙,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丁云江、卞日亭、方树修、王文胜、王新元……

  这不是普通的名字,这是长眠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转业官兵的名字,他们被镌刻在这里的人名墙上,在这长达25米的整整一面铜墙上,刻下了12342个拓荒者的名字。而这仅仅是整个黑龙江垦区故去者的一小部分,在长达六十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五万多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把他们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这块黑土地。

  许多老战士来到这面人名墙下,流着泪抚摸着战友的名字,多少悲壮的历史风云在他们面前掠过,他们的心中涌动着滚滚的战斗豪情!

  这坦荡宽厚的黑土地中植入了怎样的精神和生命?北大荒田野的每一株小草的下面,都有一个不屈的荒魂。

  从1947年第一批农场的创建到现在,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北大荒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意义,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但是,直到现在,人们仿佛仍然沉浸在那场气壮山河的伟大进军中,依然深情地称这块土地为北大荒,依然亲切地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为北大荒人。今天,当我们捧读这部人类荒原开拓最悲壮、最辉煌的史诗时,不仅为北大荒人所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而欢欣鼓舞,更为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培育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而受到强烈的震撼!北大荒精神集中体现了170万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党对共和国的一片赤诚!

  只有这种浸满了创业者和爱国者热血的旋律,才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一)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大荒六十年发展史的每一页都写满了艰苦奋斗,它成为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北大荒人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敢打必胜的拼搏精神、勤俭办事的节俭精神的集中体现。

  历史上的北大荒曾凶险无比,它成为寒冷、偏僻、荒蛮、瘟疫、恐怖的代名词。在那个年代里,这里有大江大河拦阻,有无数的川溪涧泉切割;有冰雪断道,荆柴封路;有毒虫结阵,猛兽成群;有号称“鬼沼”的大面积沼泽飘浮垡;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热”、“克山病”等肆意横行,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如此凶残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所有的封建王朝和侵略者们只能成为荒原的匆匆过客,只有当共产党领导的以转复军人为主体的农垦战士,高举起艰苦奋斗的旗帜向这里英勇进军的时候,才使这片沉睡千年的荒原,第一次绽露出欣慰的笑容。

  1947年,正是共和国诞生前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按照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一批从延安来到东北的军队干部率部挺进莽莽荒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他们餐风饮露,顶风冒雪,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颗火种,创建出宁安、通北等第一批国营农场,努力开荒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方作战。

  1949年10月下旬,在作战中失去右眼、左臂致残的老八路郝光浓,率领100多名荣军战士来到伊拉哈创办荣军农场,他们架起第一顶帐篷,穿着棉衣睡觉,和着雪水做饭。为了积肥,伤残的荣军战士搭配编组,双目失明的抬着担子,瘸腿的跟着拣粪。在法库战斗中身受五处重伤、失去了十个脚趾和两个手指的特等模范迟子祥率领战士们办起了铁匠炉,挥动伤残的手打出1200多件小农具。

  有这样一幅版画叫《第一行脚印》,画面上乌云翻滚,寒风呼啸,苍茫的雪原上行进着一支勘测队,他们在这无际的荒原上刻下了第一行脚印。这是转业军官著名版画家晁楣的作品,这也是当年勘测设计队伍艰苦生活的写照,他们走的都是没人走过的道路,长时间在沼泽地里跋涉,脚趾泡烂了,感染了,血水流淌,许多人因此而永远倒在那沼泽地上,勘测二总队队长苏景山牺牲在七虎林河;西北农学院水利专业毕业的崔跃先牺牲在宝泉岭荒原的暴风雪中;技术员张国茂脚部感染,牺牲在送往医院的小船上……

  在他们踏过的土地上,浩荡的拓荒大军坚定地走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有100多位老红军战士,128名战斗英雄,408名特等功荣立者,2929名大功荣立者,在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战功卓著,不愧为一代豪杰;而今天,他们轻轻摘下嵌满胸前的勋章,重上战场,走向荒原,在开发北大荒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再写英雄篇章!

  叱咤风云的王震将军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从南泥湾到北大荒,将军展露了拓荒者创业与奉献的无限风采!作为铁道兵司令员、农垦部长、副总参谋长、他拖着曾七处负伤的身体,穿越完达山徒步踏查百里荒原,小清河畔点燃烧荒的火种,南横林子伐过木,云山水库挑过担,石头河畔扶过大犁,宝泉岭下栽过松树,一个高级领导人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走进战士们的行列,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遍了北大荒!

  进军!进军!向荒原英勇进军!!一批批拓荒大军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成梯队式轮番向古老的荒原发起冲击:

  1954年,曾参加过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建树过累累功勋的步兵第九十七师改名为农建二师后,以齐鲁儿女为骨干的8300名官兵,毅然告别家乡,从山东移师北上,进军北大荒,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开荒创业,先后以团为单位建成了二九0、二九一和十一农场。

  1955年,在王震将军亲自指挥下,铁道兵九个师近二万名官兵, 分别从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开赴北大荒,先后建起了八五0、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等一批“八”字头的农场。也是这一年,以杨华为首的五名北京青年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成立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庄严宣言:“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云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61名热血青年向北大荒进发,在萝北荒原上建起了青年集体农庄――“北京庄”。在开发北大荒的战斗中,先后有20万支边青年来到这里,把他们的绚丽的青春献给了农垦事业。

  1958年,在中国垦荒史上,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的壮丽画卷!英雄解甲重上战场!解放军三总部、陆海空军、炮兵、防化学兵、首都警卫师、7个预备师,共8、1万官兵,加上随军家属、部队非军籍的工薪制职员、“军队右派”、慕名而来的青年等号称十万,其中,排以上干部6万多人,营以上干部1200多人,十万大军走公路,行铁路,借小路,别羊城,离巴蜀,辞云贵,渡浦江,横跨中国,直取北大荒。

  在北大荒博物馆有那样一张巨幅照片,在茫茫荒原上,成千上万的转业官兵,打着红旗,挑着行李,背着包裹,有的还带着孩子,直插荒原的腹地。这是著名摄影家吕向全拍摄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名作,当年大批转业官兵齐聚密山县,由于交通工具不足,在王震将军亲自动员和指挥下,二万多官兵开始徒步向荒原进军。

  从1963年到1976年,先后有54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这是历史上一次极为罕见的大规模的文化移植运动,来自京津沪杭等大中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化和文明带到了偏远的边疆,给北大荒文化增添了丰厚的底韵,也为垦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9年5月,四万多知青在现役的解放军干部指挥下,在老转业官兵的带动下,以豪迈的革命精神,向抚远荒原英勇进军,他们象当年的老转业官兵一样,在冰天雪地里搭起了帐篷,燃起了炊烟。经过艰苦奋斗,新组建的兵团六师,新建了7个农场,扩建了4个农场,一批“前”字头的农场,如前进、前锋、前哨巍然屹立于祖国东部边境的最前沿!


  (二)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中农业企业排名第一位的北大荒集团,有一个标识,那就是“黑土地上升腾着一轮绿色的太阳。”

  黑土地那是北大荒特有的财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一般都在5%-8%,因此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绿色的太阳却是北大荒人新的创业观念,那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北大荒。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将勇于开拓的领域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既敢于激流勇进,也敢于潮头勇退,在创新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区。

  1978年,当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大地的时候,北大荒人率先选择了改革之路,以敢于否定、善于扬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毅然向“大锅饭”、“铁饭碗”,告别,向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宣战,开始兴办“四到户、两自理”的家庭农场。

  像当年挺进荒原一样,北大荒人开始向着一个陌生的领地进军。从建立独户和联户的家庭农场,到职工分户经营,生产费、生活费完全自理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到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了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完成了垦区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97年,九三分局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拉开了农业改革第二个飞跃的序幕。由家庭承包阶段走向规范的、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新阶段,再次走在全国农垦系统农业改革的前列。北大荒人还开始了撤队建区改革。用三年的时间,把原来的2241个生产队全部撤消,集中设立了661个管理区。这项改革,压缩管理人员1.27万人,减少费用开支4.6亿元。

  北大荒人不仅在改革上走在全国农垦的前列,他们更以积极奋进的精神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农业对外开放的禁区。

  1978年,垦区在友谊农场五分场2队全套引进美国农业机械,建立了3万亩耕地的北方旱作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1980年,垦区以补偿贸易的形式,利用日本的外资引进全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发荒原30万亩,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国有农场—洪河农场;1981年,垦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发300万亩项目,建成了二道河、鸭绿河、浓江等现代化农场。

  2000年8月,这是一个值得北大荒自豪的日子,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陪同下视察了黑龙江垦区,并亲笔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北大荒人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更是为垦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何等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啊!在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描述中,是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良种化等等,而今天,北大荒人勇于探索,提出新的“三化”的目标,那就是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

  垦区最初的工业是由一些小手工作坊起步的,自给、内向、粗放是它典型的三大特征。最先开拓产业化新区的是驰名中外的完达山乳业。2000年初,他们健步如飞,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重组方式,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对垦区内外28家乳品企业整合,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300吨,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综合经济指标已进入全国乳品行业排名第6位,其中,奶粉市场占有率11.36%,位居同行业第三位,液体奶市场占有份额进入同行业前10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北大荒精神
·下一篇:今天,我们更需要北大荒精神!
·今天,我们更需要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
·当祖国需要时――解读北大荒精神(上)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将军、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钧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