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战斗”不歇。为重新收集、整理、挖掘老红军的战斗经历,再现他们的英雄事迹,铭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弘扬他们不怕牺牲、坚忍不拔、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我馆将组织摄制团队持续开展采访拍摄健在老红军和老红军家属活动(即“留住老红军风采”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征集一批珍贵文物、留下一幅亲笔题字、拍摄一段亲自讲述革命史实的录像,联系一批老同志、老红军子女并建立联系档案。)通过采访和拍摄制作老红军纪录片的形式,抢救老红军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值此岁序更替、辞旧迎新之际,2017年1月9日至14日,我馆邓泽村馆长率先带领摄制组一行开赴北京采访拍摄了王贵德、涂通今、胡成放、陈阳和等4位健在闽西籍老红军及其家属,得到了老红军及其家属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王贵德(1914— )
采访王贵德将军之子王阳明
“永远的铁道兵”王贵德将军今年104岁,由于年岁已高,住院近半年,精神状态不佳,不能说话。少年时参加当地农民暴动,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次“围剿”战争和长征。“当年父亲把16个同村青年带出来一起参加革命,但最后他们一个都没能活着回来,让父亲一直十分内疚。”王贵德之子王阳明感叹到。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也给王贵德留下了深刻记忆,他时常对子女讲起他的长征岁月:“红军过草地时,由于食物紧缺,没东西吃,我们就把一根牛皮皮带分成三截煮着吃。”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铁道兵原副政委的王贵德,对祖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逢山凿路,遇水搭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仗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就是对铁道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涂通今(1914— )
采访涂通今之子涂西华
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涂通今少将,如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峥嵘的104载岁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涂将军少年时在家乡长汀参加革命活动,后在红军红九军团当军医,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由于战事不断,红军负伤无数,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各重大战役第一线救治病员。“父亲见过太多的生死,却还是很难冷静面对死亡,那些因伤情过重、无法救治而倒在他怀里的同伴,一直是他心里的坎。在工作上,也是活到老干到老,80多岁后还出了5本医学书籍。”涂通今之子涂西华说到。在70年的从医生涯里,涂老挽救了数不清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戎马一生”……
采访老红军胡成放
今年100岁的老红军胡成放,思路清晰,由于正患带状疱疹,精神较不佳,话语不能完整表述。胡老1917年生于永定,16岁参加革命。抗战时期长期从事文教和敌工工作。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面对摄像机镜头,已是期颐之年的胡老,用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开始回忆着“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他简单、片段的表述,红军在战场上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和感人事迹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