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列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数量为8758件/套(实际数量12099件),目前,我馆藏品数据、图像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现已全面进入上传至平台程序。截止今日,我馆录入平台报送藏品6673件/套,占申报总数的76.19%,进度暂居龙岩市5000件/套以上的博物馆第一。预计12月初,我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全面完成。
按照国务院、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以及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通知要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制定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邓泽村馆长任馆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林晓军馆长助理任副组长,对所需物资、设备、人员等方面大力支持,为保质保量、务实高效地完成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文物科全体同志认真学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反复领会其中的规范、标准和要求,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使此次普查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具体化,普查工作人员开展“老带新”,“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使大家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文物保管员、拍摄员、照片管理员、数据采集员、录入员、审核员、文物卡制作员等都责任明确,全体普查工作人员通力协作,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文物库房,搬动文物的声音、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报登记号的声音、通报尺寸的声音、翻动帐本的声音,电脑键盘敲击的声音,形成了独特、紧张、忙碌、和谐又有序的一曲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乐章。
文物保管员陈淑芬能认识到文物安全的重要性,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只有眼睛露在外面,在文物的取放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每件文物都是亲自动手搬运,遇到重的、残的文物总是时时提醒的同事注意搬运方法,并提醒拍摄员注意文物隐形的残缺部位,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
拍摄员曾才山脾气好,性格内向,在普查工作中话最少,心最细,对于苦活、脏活总是抢着去干。普查中他总是端着照相机全神贯注地选取角度,根据藏品的质地、保存状况、体积质量等因素分别设置灯光和背景,时站时蹲,按照器物各个面拍照,对文物进行分类拍摄,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拍摄质量,也以此次一普工作为契机对馆藏文物进行较为全面的图像信息采集。
照片整理员江巧丽工作认真而又快速,谦虚又谨慎,在文物账上翻找所拍文物名称并与登记号进行核对,仔细辨别文物拍摄的角度,以收藏单位、藏品总登记号、图片类型和图片顺序号4项内容为每张影像命名。数据采集员李星荣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时不时拿起小刷子为器物除尘,手拿尺子仔细地丈量文物器物的尺寸,为文物准确命名并填报文物质量和完残状况。在清点、填报数据中,谢丽谦虚认真,耐心备至,尽职尽责,厚厚的捐赠清单、鉴定清单、入库清单一页页翻阅以确定文物级别、年代和入馆时间,力求做到专业、科学和准确无误。录入员罗锦辉对普查工作有独到的理解,对电脑运用能力很强。对工作不但热心,而且热情主动,将文物信息,质量、尺寸一一录入至平台,并勾选文物类别然后提交,上班期间平台拥挤,为了解决上传数据量卡、慢、死机等问题,经常利用深夜及凌晨时间加班加点,保证了上传进度,工作间隙还是搬动大件或者重量级文物的主要劳力。审核员邹淑红对第一件文物的14项文物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反馈给负责该项任务的同事,对于修改的信息迅速记录在笔记上用于文物帐的调整。文物普查卡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陈昳璇制作,她活泼开朗,待人有礼貌,工作之余常开玩笑以调节紧张的工作气氛,缓解在这个枯燥的工作环境中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工作进度和普查质量,工作中全体普查人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互相关心、互相协调、有条不紊、整体推进,有效保障了采集登录工作的进展。今后,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做好文物的各种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为最终实现馆藏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本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曾才山、罗锦辉等在搬运大件文物
陈淑芬、曾才山、罗锦辉在搬运大件文物
文物保管员陈淑芬在取文物
曾才山在拍摄文物,陈淑芬、李星荣在整理文物
李星荣、谢丽在丈量文物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