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动工兴建,在资金短缺、物资匮乏、技术薄弱、敌人破坏的困难环境下,承担建设任务的华北工业交通学院师生发扬了四种革命精神:一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施工没有水泥,用石灰拌红土代替;输电缺少电线,靠捡来的旧铜、铅电线及剪掉敌人的铁丝网拼接;建房找不到砖瓦,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半山腰建大型储水池,没有施工机械,硬是靠锨、镐啃石头,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为了寻求发电机,五名同志穿过国民党道道封锁区,赴北京、石家庄、阳泉、太原联系,最后在刚刚解放的井陉煤矿战利品中找到。60多里的运输路程,山峦叠起,沟谷纵横,前有崎岖的羊肠山路、河流,上有堵截的敌机,运输者们夜行晓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边走边战,牺牲三名同志,历时七昼夜,才运到现场。制造安装设备,常常为解决一个小零件,冒着生命危险,到国民党盘踞的石家庄寻找购买。三是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关键设备水轮机,既无成品又无力购买,设计人员仅凭在石家庄旧书摊上买到的一本日文版书籍,边翻译、边理解、边研究,边设计,反复实验,大胆改进,研制成功,其功能超过日文书的技术指标。四是军民团结、携手共建的协作精神。运输发电机的旧汽车途中“抛锚”,周围村庄的老百姓纷纷牵出自家的牛、驴,靠畜拉人推,运抵现场。建房所用的石料,是当地百姓与建设者共同开凿的。在施工现场,到处可以看到附近村民与建设者并肩奋战的身影。建设者们靠着这些革命精神,苦战七个月,于1948年1月25日建成并投入生产。朱德总司令专程参加了竣工典礼,讲话、剪彩,亲手启动水轮机发电。之后曾六次到发电站视察,写下“红色发电厂”题词。任弼时、董必武、聂荣臻等领导也曾到电站参观慰问。1950年9月11日,毛主席给电站职工写信,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任务和改善自己生活而奋斗”。
沕沕水发电站的价值,不仅充分体现在从根本上扭转了晋察翼边区的军事形势,为党中央、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功勋,而且作为“边区创举”所蕴育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后人爱国、爱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无价之宝。今年初,河北省政府将沕沕水电站列入了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沕沕水发电站作为西柏坡辅助性革命胜迹,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沕沕水生态风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军慧眼独识,早在上世纪末就把沕沕水发电站揽入帐中,决心建设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不惜巨资投入,将频临坍塌的机房、朱德浴室、办公室、岗楼旧址等主要建筑设施抢救修缮,恢复原貌;东奔西走,万里行程,拜访当年建设者,了解建设历程、丰功伟绩,收集文物资料;兴建陈列馆,举办光辉历程展览;美化庭院,治理环境,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环境优雅、内容丰富、事迹动人、精神感人的红色旅游亮点,并为家乡父老开拓小康之路。苏军的壮举,得到了平山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县委书记赵新潮、县长卢长锁把沕沕水视为建设旅游大县的一着重棋,多次过问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时常亲赴现场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并主动穿针引线,协调关系,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北冶乡党委书记田林广深谋远虑,把沕沕水景区的开发建设同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融为一体,打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引导村民,为景区开发让路,为景区经营服务,靠景区发展致富。如今,沕沕水村家庭旅馆林立,风味小吃遍地,既服务游客,又增加收入,促使发电站这一红色旅游产品,连同沕沕水别具一格的生态风景奇观,打入市场,带来出奇的火爆,成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各界群众激发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