沕沕水电站地处太行山东麓,范围在北纬38°11'-38°13',东经113°43'-113°45',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山区,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95公里,距平山县城65公里。西临山西省盂县,北靠风景区天桂山,南临沕沕水生态风景区。现有通往山西的公路沿着险隘河而上,可直达沕沕水电站。
气候特点——沕沕水电站位于沕沕水生态风景区内,周围山峰海拔在800-1100米之间,灵秀谷谷地的海拔在600米左右,沕沕水村盆地海拔为457米。这里夏季凉爽多雨,非常适合避暑消夏度假;冬季由于高大的太行山脉挡住西北冷空气直接入侵,因此谷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11℃,且降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在石家庄市范围内属于降水丰富地区。夏季(6-8月)为雨季,降水量在462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的77%,秋季(9-11月)降水105毫米,占全年降水的18.7%,冬季(12-2月)降水较少,而春季降水较周围地区偏多,3-5月降水75毫米。
地质地貌——沕沕水电站周围山体岩层的地质年代主要是长城系、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系层状舒缓的岩层,经过断裂、抬升形成的断块山。险隘河深切成陡峭的峡谷曲流,河谷两侧底部出露长城系石英砂岩,上部是寒武系灰岩和下、中奥陶系灰岩构成的峻峭奇峰。
人文资源——沕沕水的人文资源比较丰富。既有独特的山村风情,也有别具一格的山区文化,尤其是朱德总司令主持创建的华北解放区第一座水电站,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共产党领导的水电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历史沿革——沕沕水电站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朱德总司令亲切关怀下我党我军建设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1947年,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同志组成的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中国人民解放军33兵工厂也随之以分散形式迁往南冶、北冶等沕沕水周围村庄,进行手榴弹、枪炮等军工生产。为了提高军工生产能力,满足解放战争的武装需要,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建立沕沕水电站,于1947年6月动工兴建,1948年1月25日建成发电。朱德总司令参加了竣工典礼大会,作了重要讲话,并亲自启动水轮机发电。其后朱德总司令多次来电站视察,并写下了“红色水电站”题词。任弼时、董必武、聂荣臻等领导也曾先后到这里看望慰问。水电站的建成投产,不仅为军工生产提供了能源保障,而且向西柏坡输送了照明、发报、广播用电,为毛主席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和边区政府的褒奖,被誉为“边区创举”。1950年9月11日毛泽东主席曾给以该电站为代表的电业职工写信,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任务和改善自己生活而奋斗”。1955年沕沕水电站改为民用。1975年平山县人民政府拨款对电站扩建设,增装一台卧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并入石家庄电网运行。原来的整套发电设备停运,作为历史文物保存。
现存文物——沕沕水电站旧址现保存十分完整。保存的文物有旧机房、朱德浴室,办公室、岗楼、围墙、发电设备以及当时的一些施工图纸等等。此文物未做改动,只有一小部分因破损严重稍做修复,仍保持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