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习水县土城古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宋窖博物馆等星罗棋布,组成了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地域文化、生态文化相融为一体的博物馆群,这一连串的红色烙印,镌刻于赤水之畔,在时光的斑驳中熠熠生辉。
游客们在宏伟的雕塑前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革命先辈气势恢宏的雕塑,展厅内综合运用雕塑、油画、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结合数字化展陈手段,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历史。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于2007年7月9日建成开馆,2009年免费对外开放,包含四渡赤水纪念馆1个基本陈列,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等9个专题陈列,拥有馆藏文物藏品10141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王静介绍。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内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只见游客轻轻点击屏幕上的文物图片,通过360度旋转数字文物,一个3D立体文物便跃然眼前,与屏幕互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全省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积极开展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工作,科学、有效地实施了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不断拓展“互联网+纪念馆”模式内涵,借助VR、AR技术,使文物“走”出展柜。
“智慧博物馆管理平台利用红色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模块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为研究、修复、保护提供数据基础,赋予文物永恒的数字生命,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通过数字化技术,让纪念馆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王静说。
据了解,今年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四渡赤水纪念馆还联动策划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展”、红色文化主题拓片、座谈会、免费讲解等系列主题活动,与“博物馆之友”开启一场教与学的双向奔赴。
贵州航运博物馆内传出的文物及资料。
在赤水河畔,一座贵州航运博物馆静静伫立着。在穿梭千年的时光中,仿佛看到当年黄金水道上的船只,摇曳着从远方驶来。游客们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感受古今发展的变化,也读懂水运交通的重要意义。
“贵州航运博物馆位于土城古镇赤水河岸月亮台码头,外观有着浓郁的黔北民居特色,与土城古镇建筑融为一体,结合图片、文字、实物、雕塑、绘画、景观、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展陈手段,清晰展示了贵州河流的雄奇与秀美,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着贵州航运的沧桑巨变。”据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王静介绍,该馆于2017年正式揭牌开馆,是贵州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重点项目之一,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第一个展示内河航运的专题博物馆。
贵州航运博物馆序厅内展出的船只.
如今,依托红色文化,土城镇设有17余座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综合博物馆群,呈梯队式培养了一批精湛优秀的宣讲人才队伍,以“红色文化+社教宣讲+乡村振兴”等模式,提供文化挖掘、研学教育、讲解红色故事等服务,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红色文化教育培训2400余期,128291 人次,完成研学培训260期,82192人次。2019年以来,土城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宋窖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570万余人次。今年,土城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其中馆群方面接待游客27万人次,博物馆群聚合作用愈发明显,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兴旺火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