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现在与以前的面貌完全不象了,我小时候村里都还有一大片梨树林,这屋门口是一座小山垛子,垛子下挖有七、八个防轰洞,据说是专门为毛主席等领导安全备用的,红军战士把一小孩抱进林子里避飞机侦察,父亲也给我们讲过多次。
父亲还讲过,当时毛主席在村里住的时候,还在村后的古庵里,一天晚上召开了一次会议,而召开的什么会议我们不得而知,只听说会议开到很晚,之后天亮前,红军部队就从屋背乌石下出发开往肖田方向了。然而可惜的是,村里的古庵早已于1958年被拆,老父亲还每提到“庵”被拆都很伤心,因为他很有文物保护意识,此“庵”原本很有纪念意义,尽管他的竭力劝阻也无济于事,没有能阻止成。父亲还常说这是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能保护好这一文物是一生中最为遗憾的一件事,也是我们早石村民一件太可惜的事。
江西省宁都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组副组长彭灏在一户农民家里考察红军标语。(中红网摄)
红军标语之一
红军标语之二
红军曾驻我们村
(口述 李宗邦,男,82岁,高小文化,世居江西省宁都县洛口村坎下湖,参加过解放初期洛口乡、区工作,曾任江西省宁都县团结水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我五六岁期间,红军几度驻扎到我们村,那时看到大伙穿军装的兵,大人管教我们这些是红军。至今我们村还有很多苏区红军留下的遗迹:村里几处房屋都有红军书写的宣传标语;村屋背宝华山挖有一条近200米长的战壕,战壕间当时还建了两个碉堡,红军撤后,好长期间我们村里的孩子们常去那玩捉迷藏、打野仗;村里一个叫“老学堂子下”屋角边曾被敌机侦察时扔下的弹药炸了一个禾桐样大的大坑,孩童时母亲和姐姐都带我去玩过,这坑经10余年后才慢慢被淤积填平。
当时我们周边的村庄都驻扎了很多红军,我们坎下湖村距离早石村不到2华里,是通往早石的必经之路,屋背山上当年森林茂密,地势举高临下,很是战略要地,后来,据比我年长一辈的人说,当时红军在我们后山修筑战壕碉堡等工事,就是主要为应对白军的进攻,特别是为了保护毛主席等领导的安全,作为第一防线筑建的。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笔者在采访回来后,在作进一步地核准时间等相关事实背景时,查阅了《江西省宁都人民革命史》等相关史料都对被访者谈及时间推算考究均无法获取佐证资料,这可让我犯愁了,使我在查证资料比采访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里查找到重要线索——与老人们所讲的时间相吻资料:“1932年9月5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率领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宁都的东韶、洛口一带集中完毕。周恩来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局,说目前战役将在东韶、水口、洛口一带,我决集最大力量决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