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起实施的广播电视覆盖建设工程,提前实现了老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全省老区县已提前实现固定、移动信号无缝覆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老区群众自豪地将这些变化称为“新、变、化”—— 吃新、住新、穿新、用新、观念新;生活水平变、经济结构变、基础设施变、村容村貌变、精神面貌变;人居美化、环境绿化、路面硬化、家庭电器化、社会文明化。
老区新气象 风正气顺人和业兴
社会事业的大改善,使广大老区呈现出一派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新气象。
在安溪,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改造即将启动,40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后勤设施配套建设正在进行,20所初中教学实验设施正在完善;
在连江,尚德中学、黄如论中学、透堡同心教育基金会等的建立,原来上学难、培训难的现象逐步消除,社会办学、助学助教方兴未艾……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6年启动以来,有效地促进了老区教育与全省教育的同步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消除农村中小学现存危房,特别加快了15个原中央苏区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升了老区整体教育水平;比国家计划提前一年对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对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活费,免学杂费政策惠及老区220多万中小学生。
2004年至2007年,全省共选派92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大部分落实在老区村。2008年全省首批选聘479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83名被安排在原中央苏区县当了“村官”。他们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了老区村镇规划与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制度、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和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维护好、实现好老区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北山革命纪念园建成,红军医院旧址等9个景点正在建设和维修。一大批革命遗址得到修复和挖掘,成为我省革命传统和德育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激发出老区人民空前的致富热情。邱瑞坤是诏安的一位普通农民,1979年在乡亲们的带领下前往广东务工。在粤期间,他在广东画院学习过,在石场打过工,开过石刻商店。从艺以来,他将学院画风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主攻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作品多次获奖。邱瑞坤只是众多在外拼搏的老区人民中的一员。目前,我省老区已有30%以上劳力外出打工经商,有的多达一半以上,他们走出山门,务工经商,紧扣时代脉搏,更新思想观念,敢于拼搏,闯出了一条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老区群众整体精神风貌、思想意识正在锐变,科学发展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市场经济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意识都在不断加强,老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升。
回首我省老区近些年来的发展,辉煌的巨变正在红土地上上演。相信融入海西建设的福建革命老区,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