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山顶,涵虚阁上。
凭阁远眺,山下万家灯火如繁星闪烁,蜿蜒蓝溪两岸茶形灯交相辉映……
7日,记者来到革命老区安溪,不禁为老区的巨变由衷赞叹——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国定贫困老区县的安溪,如今已跃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一个“铁观音王国”正迅速崛起。
我省老区革命早、历史久、分布广、贡献大,是我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目前,全省共有老区县(市、区)68个、老区乡(镇)834个、老区村8241个,老区人口1443.43万人。如今,福建老区已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发展;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放眼八闽大地,福建老区正全方位融入海西,沐浴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春风,迈着健步登上一级级新台阶。
情系红土地 “老区优先”实实在在
1998年,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获评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闻名全国。全省老区学习推广“西坑经验”,引发了新一轮的老区创业热潮。
199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老区工作会议,提出老区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的具体目标措施,对老区工作跨世纪发展从战略高度上给予定位导向。
2007年11月,我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省老区经济发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老区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基本解决老区建制村群众通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信、广播电视等问题,为老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社会各界将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撒向老区。
在长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纺织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成长十佳县。远山生态农业科技园、策武猪沼果生态园、南坑银杏基地、三洲杨梅基地等示范园建立了,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中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顺利实现;
在安溪,“安居工程”、“造福工程”顺利实施,金谷东溪、蓬莱温泉、魁斗贞洋和龙门、长坑等7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成,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红色之旅”专线推出,进一步丰富了茶乡文化旅游的内涵;
在寿宁,一系列支持老区山区发展茶叶、毛竹、水果和培养人才的政策纷纷出台,当地政府拿出120多万元补助老区基点村建设事业,实实在在做到“老区优先”;
在福清,镜洋老区镇利用地处福厦公路、交通便捷的优势,规划建设了面积6平方公里的镜洋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走出一条以工业促就业、以工业促发展的道路;还在全省率先实行革命“五老”人员及其遗孀全面定补,补助标准居福州市首位;
……
各级党委政府,几经探索,带领老区人民勇于开拓,敢于拼搏,赢得老区万村笑颜万村富。
旧貌换新颜 海西效应日益显现
“横直两条街、一间小百货、两间饮食店、最高四层楼”,是上世纪70年代末安溪县城的写照。如今的安溪,城区面积拓展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20万。蓝溪国际、三江豪苑等一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中国茶都——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内茶商云集,热闹非凡。
像安溪一样,一个个老区县(市、区)都已旧貌换新颜。福建老区经济已整体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点。
放眼八闽红土地,龙岩从比较优势出发,正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区域,成为海西制造业的重要增长极;宁德正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拓展一线骨干作用,壮大闽东北一翼,当好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三明正围绕构筑纵深推进前锋、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综合枢纽、和谐发展支撑,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展现出“绿海明珠”的魅力;南平已从关隘重重成为四省通衢,正在拓展海西绿色腹地,推动闽台合作,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中发挥前锋作用……
基础设施大改观,是老区巨变的最大亮点之一。随着全省“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形成,全省老区75%的县城1小时内上高速,大大加快了龙岩、三明、南平、宁德4个老区市的路通速度,使这4个市加入省会城市的“四小时交通经济圈”。自2004年起实施的以建制村通硬化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被老区人民称赞为“德政工程”,至2008年底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
鹰厦、外福铁路电气化改造,横南、梅坎等铁路的建设,都直接促进了老区的经济腾飞。随着海西铁路奏响欢快旋律,福建境内铁路网的大提速和快速铁路建设,福建老区将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铁路枢纽的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