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建阳市机关干部到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张贵兴 摄
图②:茅家岭、赤石暴动冲出来的同志组成游击队,在斗争中缴获敌人的武器。(史料图片)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为囚禁被捕的新四军将士和爱国人士设立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日军侵犯浙赣铁路沿线,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由江西上饶撤往福建,集中营也随之转移到崇安(今武夷山市)和建阳,直到1945年国共“双十会谈”后才解散。上饶集中营在江西1年零4个月,在福建达3年半之久。
火红的夏天,沿着集中营转移路线,记者从上饶跨过武夷山脉,追随当年新四军将士的足迹,耳边似乎响起当年悲壮的囚歌。
两次暴动:监狱斗争的空前壮举
上饶集中营旧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南郊约3公里处,包括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共4处12个点,设有囚禁室、监狱、刑讯室。这里现已被开辟为红色旅游名胜区。
关于上饶集中营,著名记者范长江曾形象地比喻道:“周田是苦工营,茅家岭是活监狱,李村是高等软化所。被俘到上饶集中营的人大致先经过七峰岩,然后到周田村,最后送到茅家岭,上了茅家岭,就算不弄得你酷刑余生,也是奄奄一息。”
“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书记张龙耀告诉记者,“革命先辈在集中营里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是我们中华民族解放战斗中光荣的一页。”其中的茅家岭暴动、赤石暴动是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的高潮,给予国民党顽固派沉重的打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狱斗争的空前壮举。
沿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条幽静小路,记者来到那个有“狱中之狱”之称的茅家岭监狱旧址,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就发生在这里。看着眼前的老虎凳、铁刺笼、绳索……那消逝了半个多世纪的暴动枪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1942年5月25日早上,监狱里出现平日少有的宁静,看不见绰号叫“王八”的管理员,卫兵也明显比往日少了许多。晚饭后,王传馥佯装要找管理员汇报情况,从卫兵口中得知有些人回城里开会,有几个卫兵被临时调走。暴动委员会当即决定立即暴动,狱室内的同志们蜂拥冲出牢房。在夺取了卫兵的武器后,他们砸开平时封死的西侧门,除两位同志负伤被敌人杀害外,24位同志冲出了虎口。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朝着南方的大山进发。
赤石暴动则发生在集中营从上饶到建阳徐市镇的转移途中。武夷山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金锭告诉记者:“赤石暴动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它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胜利,也是新四军官兵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1942年6月17日14时许,在武夷山赤石村村旁的崇阳溪渡口,转移的6个中队在特务宪兵刺刀的押解下,按着次序过河……凡是过了河的队伍都不等后续部队便被迅速带走。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轮到第6中队过河。在100多米宽的河面上,只有1只船和2只竹筏子来回过渡,每回只能装一个分队。按次序第3分队、第1分队过河后,担任执行官的第2分队队长命令先过河的人面向武夷山,立正看齐,放下背包原地坐下等候第2分队。就在这时,总指挥王达钧发出暴动的准备信号。当第2分队一靠岸,他立即发出行动新号,暴动队伍迅即齐刷刷站起。
在山崩地裂的号令声中,第6中队的同志像一群猛虎,成扇形猛冲散开,沿着预定的目标冲锋,越过水田,奔向丘陵,进入丛林……经过激烈搏斗,除9名勇士英勇牺牲外,大部分同志与闽北游击队胜利会合。
赤石暴动第二天,国民党顽固派强行将集中营人员从下梅宿营地全部撤回到赤石关押。次日,他们把暴动中落入魔掌的5位同志以及敌特从各中队点出的一批所谓“危险分子”和“顽固分子”,共计59人,押解到虎山庙囚禁,分3批枪杀在寺庙东侧的茶树林。年仅27岁的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团部书记官王之燕在就义前朗诵了“浩气永长存,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的壮丽诗句。
特殊战场:不懈斗争是永恒主题
图③:赤石暴动烈士的遗物。(史料图片)
图④:赤石渡口。(史料图片)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位于建阳城区以南的徐市镇。绿色的田野中矗立着一座红色寺庙,这就是当年上饶集中营在徐市的旧址。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原拟定崇安县下梅乡作为上饶集中营的驻地,赤石暴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由于担心崇安境内的游击队袭击,他们选择了建阳徐市镇作为集中营新址。
“当年,上饶集中营进驻徐市后,团部驻倪家祠堂,被俘的革命志士大多被安置在庙内,其余大小特务则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中。在此地,特务的管理与在上饶时有了变化,加大了劳动强度,以此实施肉体折磨。”建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徐市分会会长刘文才说,这个寺庙在当地一部分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如今已修缮一新,寺庙前修起了一个阁楼,成为上饶集中营的纪念馆。
从寺庙右侧出门,是一个凉亭,亭中央立着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着“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是2003年由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捐资建立的。凉亭一角,还竖着一块不起眼的小石碑,上面写着“铁军精神,永放光芒”。
上饶与建阳相距数百里路,沿途需要翻山越岭,过河涉水。当时,天气已显炎热,对于长期备受折磨、营养不良的人来说,已是艰苦,更何况那些身染疾病的人。上饶集中营进驻徐市后,人员从700多人减少到400多人。
斗争是永恒的主题。当时狱中的新四军将士和爱国人士采取零散越狱、保释、保外等方式与特务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上饶李村监狱,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囚禁7个多月,面对威逼利诱,他都不为所动。从被关进上饶集中营的第8天起,他开始写作自述文章《囚语》。在囚室内,依然可以看到叶挺当时愤然在囚室墙壁上写下的铮铮誓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在徐市集中营里,即使处在难忍的病痛之中,著名革命文艺家冯雪峰始终不肯放下手中那支战斗的笔。几乎每天晚上,冯雪峰都在脑子里构想诗句,次日一早就在破席上侧卧着身子,吃力地拿着笔,在草纸上写下前晚想好的诗句。由于疼痛,草纸上的诗句经常歪歪扭扭。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在那生活的广野上/我驰骋过/在那意志的竞赛场上/我参加过/而我被投入到幽路/跑出来谷口/我又望见着你们/我所愿望的人们!
建阳市党史办许金顺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吴光华成为唯一越狱成功的新四军战士。那年7月中旬的一天,吴光华借着外出看病的机会,跑到了一个酱油厂内,酱油厂老板看到穿着囚服的人一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立刻掀开酱缸示意他躲入其中。最终,吴光华躲过了宪兵的搜查,半夜时分,带着酱油厂老板给的6块银元和食物消失在茫茫大山中。
1943年7月,因徐市发生鼠疫,集中营再次被迁回崇安县城郊的老鼠排村。集中营迁来后,村里的老百姓全部被赶走,新四军将士们被分别关押在老鼠排的民房和茶厂内,许多人在残酷的折磨下死于牢中。
直到1945年,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根据协定,国民党必须取消特务机关,解散集中营,释放政治犯。到此时,集中营中被囚人员只剩下约300人,他们经受了种种苦难,多数人获得自由,重新投入革命斗争的洪流。
上饶与闽北:协作共融谋发展
图⑤:叶挺《囚书》遗迹。
上饶到武夷山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从上饶翻越武夷山脉来到建溪两岸,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打破了深山里的宁静。昔日从两条半枪开始闹革命的闽赣革命根据地,如今正加快崛起的步伐,积极协作、相互融合,奏响闽赣合作的新乐章。
“三都澳港将会成为上饶最直接、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上饶市商务局副局长杨荣胜眼里满是期待。不久前,上饶正式牵手宁德环三都澳区域,在福安举行上饶码头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将于2013年建成,这将是上饶市在我省拥有的首条出海通道。
上饶与福建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创了“两条半枪闹革命”历史的方志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曾两次率领红十军入闽,成功地扩大了革命根据地。解放后,闽籍企业闽运车队则在上饶汽运业创造了一段传奇,在上饶说起闽运车队,几乎无人不知。
上饶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显著。2003年,上饶提出 “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或许是一种机缘,就在上饶酝酿突围之时,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