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方方的女儿方惠平年轻时照片(管其乾翻拍)
方方,原名方思琼。190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一个破产的小商人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方方以巨大的爱国热情,投入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开始探寻救国的道路。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71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历任潮安县工委书记,东江特委职工委书记,普宁县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闽粤赣边区省委职工委书记,上杭中心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常委,闽粤边委书记,南方工委书记,华南分局书记。全国解放后,方方同志历任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侨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等职。
方方生前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很多,但是他对永安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2011年5月8日,我们随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丽华等赴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拜访方方的女儿方惠平女士,深入了解方方生前对建立和巩固永安红色政权所做出的贡献。
方方的女儿方惠平是暨南大学外语学院的离休副教授。她听说我们来非常高兴,推掉了很多事务,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今年快80岁的方惠平告诉我们,她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正在龙岩、连城、宁洋边区根据地战斗。
1934年4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方方为红九团政委;红军解放永安城后,方方还兼任了永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中,方方在龙岩、连城、宁洋、永安边界,建立了纵横数百里的游击根据地,后来又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一起坚持巩固了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抗战后,这些保存下来的红军游击队,成为新四军的主力之一。
图为方方的女儿方惠平(右)与永安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张丽华在翻阅《燕江红旗》杂志上刊登的《三年游击战》(管其乾摄影)
对于方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活动,方惠平印象深刻,她的记录本中还保留一段根据她父亲生前的口述记录整理的文字,其中有段文字写道:“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表扬了方方领导的上杭才溪区:‘福建的才溪乡,红军多得很呀!才溪乡百个人当中有80个人当红军去了。公债也销得多……我们要学习长冈乡和才溪乡,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老百姓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才溪乡的这类工作做得非常好哟’”。
对于方方到永安县创建红色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的这段往事,方惠平说:“我父亲把他当时要去的地方称为‘敌人的后方’。去永安之前,我父亲就到瑞金叶坪见到了朱总司令、周恩来、刘伯承和贺昌同志。当时朱总司令就对我父亲说,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中央军委决定派几个独立团到敌人后方去发展游击战争。这个敌人后方指哪里?指永安,到永安去干什么?去和第七军团接防,在这一带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破坏敌人的漳宁筑路计划,破坏敌人的漳宁筑路计划以后干什么?最后再向泉州推进。朱总司令还对我父亲说,‘在你的右侧翼漳龙公路一线尚有独八团和你呼应行动’。”
方惠平说,“我父亲啊,对永安也是情有独钟的,怎么说是对永安情有独钟呢?我父亲在《三年游击战争》里面写道‘永安是福建省的一个二等县城,三面环水,一面大陆;而大陆这一面,就是敌人主力的来路’,他认为在红七军团转移作战地区以后,这个县城和苏区的联络,只靠西北的安砂,那里有红七团驻防,其余周围都是顽军和团匪的世界。所以他对永安的环境和敌情是很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