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跋涉一天,记者抵达了陕西富县直罗镇。
沐浴在夕阳下的唐代八棱十一层宝塔尽显沧桑:汉代直罗镇曾置直路县,因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监修的1500里直道经过这里而得名。唐代也在此设过直罗县。
小镇三面环山,北面是清澈平缓的葫芦河,地形状如口袋,是一处打伏击的天然战场。1935年11月,国民党“西北剿总”集结5个师的兵力,东西对进,沿葫芦河构筑一道封锁线,企图将刚刚在陕北落脚的中央红军歼灭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来而不往非礼也。红军决定对敌人还以颜色。
11月20日上午,敌109师在飞机掩护下闯入直罗镇。红军巧借葫芦河两岸地形设伏,红15军团由南向北攻击,红一军团则由北向南推进,将敌军逼入事先设置好的“口袋”,一举歼敌1个师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俘虏5300余人。
“这一仗打得不容易,从20日早晨一直打到26日,打了一周。红军长征途中,一次战役打这么长时间还不多见。”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辉告诉记者,直罗镇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推动全国抗战举行了一个鼓舞士气的“奠基礼”。
同其他红军战场遗址一样,直罗镇也有一座红军烈士陵园。守护陵园的老人叫李相元,今年80岁。老人指着陵园里碗口粗的青松说:“当年红军在这里打仗的时候,镇上不足百户人家,山上也没松树,现在满山坡的松树是近几十年来镇上好几代人栽下的。”
李相元告诉记者,直罗镇战役后,乡亲们把牺牲的红军安葬在北山坡。受伤留在镇上的红军战士郑连生,退休后一直在陵园里守护这些战友。记者想找郑连生的亲人采访。李相元说,这位老红军已经过世,他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嗣。
古塔高耸,绿荫如盖。沿山坡拾阶而上,黄甦烈士的墓碑出现在松林深处。细看碑文,他的传奇人生令人震撼:黄甦,广东省佛山市人,1925年参加革命,曾是“省港大罢工”纠察队长、敢死队队长、省委常委,在红军中担任过新红十二军政委、红八军团政委、红一军团四团代理政委,六届中央委员。牺牲时年仅27岁。碑文最后刻有这样一段话——毛泽东在富县东村总结直罗镇战役时说:如果对这次胜利的意义估计不足,这是不好的,部分的损失,换得了大的胜利。不应以一些牺牲而悲观,我们时刻准备牺牲。我们的牺牲是换得全国、全世界工农的解放,我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黄甦同志是中央委员,他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长征的胜利是以什么为代价?是生命,是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以中央红军为例,从瑞金出发时达8万之众,而走到陕北的不足8000人。也就是说,每10人中,竟有9人倒在长征路上!常常是一场战斗下来,军长变师长,师长变团长,团长变营长。红八军团打光了,黄甦这个军团政委牺牲时,只是红一军团的一个代理团政委。然而,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甘愿以自己的牺牲,换得全国工农的解放!
夕阳下,暮霭渐渐将直罗镇隐进深山,但是静静流淌的葫芦河还在向我们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