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多种体裁的诗词作品,把诗词作为宣传抗日救国的武器
东北抗日联军以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册,更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反侵略、复中华的壮美诗篇。“振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熄烽烟”的凄美诗句,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解放中华、建设中华而献身。抗联将士中不少人既是优秀的指挥员、战斗员,又是优秀的诗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平、宋占祥、李斗文、冯志刚、于天放、李范五、陈雷等人都曾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同时写下了一批打击敌人、鼓舞士气的战斗诗篇。抗联诗词创作有四个特点。一是群众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尽管有些是旧瓶新酒、古韵翻新、老调重弹,但大都以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以易歌唱、易普及、易流传为目的。这些词篇的词句几乎近似俚语、俗语,但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很多诗词是以民歌的形式出现的,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东北沦陷、人民涂炭、日寇横行、走狗作乱、军阀卖国、联军抗战的一幅幅画面,堪称抗联民歌的佳作。二是思想性与战斗性相结合。抗联诗词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看便知道了诗的主题和内容。由于很多诗词本身就是军歌、战歌,所以紧凑的节奏,铿锵的音韵,流畅的句式,更突出了它的战斗性。三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抗联诗词主要是为了宣传群众、打击敌人、鼓舞士气,目的性非常明确,尤其军歌、战歌更是这样。但这决不等于就是标语口号的罗列,枯燥政治语言的堆砌。这方面的诗词也尽量做到了实用性(吟唱、朗诵、张贴)与艺术性的结合,并努力提高其艺术性。这些诗词或语言凝练;或句式递进,层次分明,段落清晰;或句式排比、跌宕起伏。四是记实性和存史性相结合。陈雷的《露营集》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与重大战役约40次以上,是记实性的抗联史诗。杨靖宇、李兆麟、于天放等创作的一些诗歌均记录了各抗日联军及有关抗联组织诞生的历史。抗联战斗中的一些挽诗、悼亡诗以及挽联更是记事和存史的宝贵资料。《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和陈雷的《露营集》、李范五的《壮怀集》等,本身就是一部记实与存史相结合的抗联战斗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