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心县委 会师刚店村(之一)
1947年6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濮县至东阿之间横宽三百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我刘邓主力一、二、三、六纵队共十二万大军,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之势,于8月7日夜,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我军跨过陇海路,涉越黄泛区,激占汝河,强渡淮河,长驱直入,于8月底直抵大别山区。8月28日,六纵一部进入新县境内。
新县——时称经扶——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南接湖北红安、麻城;北与本省光山毗邻;东靠商城;西壤大悟,乃大别山之心脏地区。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即为鄂豫皖中央分局所在地,鄂豫皖苏区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1946年我中原主力突围之后,敌人的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妄图一举扑灭革命火焰,国民党出动了一个新编正规旅的兵力,在当地保安团的配合下,对这块革命根据地反复“清剿”,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敌军所至,庐舍皆墟,卡房一带几乎成为“无人区”。
此时,鄂豫皖边区党的组织只剩下以刘名榜为书记的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率领着一支百人左右的游击队,以天台山、老君山为中心,顽强地坚持着极为艰苦的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刘邓大军对这支革命武装极为关心。先头进入经扶的六纵,一到新集即派人四处寻找我中心县委。
1947年8月29日,在八里畈乡宋畈我野指驻地,邓小平亲自接见了野战军民运部长稂明德同志,对他说:“你已经知道了,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下决心不走了。经扶那个地方有个游击队,现在还没有接上头。游击队的负责人叫刘名榜,他有多少人,多少枪都不知道。现在要你去找,你去经扶,公开身份是县长,实际是县委书记兼县长。到新集后,赶快出安民布告,建立民主县政府,开展地方工作。”稂明德接受任务以后,于9月3日上午带警卫团的一个排,半个通讯班和野政文工团近百人到了新集。下午,即往泗店、郭家河一带寻找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同志。
在刘邓大军到大别山之前,党中央、毛主席即派郑植惠前来大别山,向中心县委传达了“我军主力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即要挥兵南下,大别山一定要坚持”的指示,这一指示对我中心县委及其新集人民来说,犹如“大旱而遇甘霖”。人们翘首以待,坚持着、盼望着大军早日到来。8月间,人们纷纷传说解放军过黄河的消息,国民党报纸也登载了“刘伯承败走淮南,企图窥视武汉”之类的新闻。许多迹象表明:我们的主力打回来了!中心县委立即发出通知:积极准备迎接大军。
8月31日,经光县委书记、游击队长邱进敏带着八名游击队员下山迎接大军,途中小憩于仰天窝一个独户小村时,遭保安团包围,三名队员在突围中不幸壮烈牺牲。次日,刘名榜同志指示邱进敏再次下山。邱进敏与经光县委副书记冯一鸣带领两名游击队员,踏着崎岖的山路,迎着激烈的枪炮声,寻找我主力部队。他们行至陡山河刚店村时,见大路上有部队行动,估计是我军。冯一鸣同志即写一封便信,信中写道:“八路军老大哥,我们是当地坚持的新四军游击队。望你们见信后,派人来指导援助我们。”写罢,交给游击队长张宗保,派他设法送到大军手中。
张宗保揣着信,装扮成樵夫模样,坐在大路旁,一面抽烟一面观察动静。此时,我游击队尚不知八路军已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张宗保同志见眼前这些军人并没有佩带“八路军”臂章,因此,不敢上前答话。一会儿,一位战士走过来和蔼地问他:“老乡,你在这里干什么”?张宗保装作害怕似地答道:“我是砍柴禾的,刚才有几个拿枪的人,要我将一封信交给八路军,不然就要杀我”。
|